○ 从江县往洞镇托苗小学 陆继华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社会交流越来越广泛 。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语言的沟通是有效交流的关键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由于中国土地广阔,区域方言多样化 ,造成了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不小障碍 。国家倡导说普通话 ,其目的就是让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便捷 。但是倡导说普通话并不是否定我们的方言 ,中华文化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在汉语言形成的漫长历史岁月中 ,正是各地方言共同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言的丰富性 ,表达更加准确,表意更加精准 。不管是普通话还是方言,都能精准地反映中华历史文化 。方言应该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倡导普通话的同时,适当地借用一些具有独特、生动性的方言,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 。
一、方言的特色
方言不仅仅在和普通话语音上有所差别,表情达意上面也有不同的地方 。方言相对普通话来说,其具有地域性的显著特征。所谓地域性,指的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通用或者较为流传,当年它是专属于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地理区域。对整个国家而言,方言的使用范围是有限的 。方言具有区域特色性,所谓区域特色性 ,在一定的地理区域中本身固有的文化印记折射在语言中 ,形成了特殊的含义 ,这个含义一旦离开方言的使用区域,别人就难以听懂,也不容易领会 。在固定的地理区域内 ,当年的特殊含义却融入了人们共同的情感认识 ,这些特殊含义和情感认识都是基于共同的生活体验之上 ,基于富有特色的地方生活实践中。
二、普通话推广的意义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沟通和交流最广泛的语言。普通话满足了人们跨地域交流的需要 ,话说得越标准,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事实上,普通话的目的就是无障碍交流。同样,学好普通话,人们对祖国语言文字形态以及意识的认识 ,形成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 ,强大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各区域的人民增强国家的认同感 。总之普通话的使用 ,为人的成长和长久的发展奠定语言基础。同时,普通话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当然,普通话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 ,并不是当今唯一 。早在中国形成统一国家的时候 ,已经重视到了语言的统一性和重要性。封建王朝时期 ,天南地北的人们交流就有统一的官话 。无论是曾经秦始皇实行的书同文,车同轨 ,到后期各个王朝的官话发展 ,都体现了人们对统一语言交流的渴望 。如今,普通话和曾经的官话区别就在于普通话更加科学,使用的面积更加广泛 。用于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素质普遍提高,普通话的推广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和坚实的教育基础 。
三、方言存在的意义
地域特色的方言 ,丰富了汉语言的内涵和深度 ,保证了汉语言的多元性 。普通话源于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与方言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的语言生态环境。方言是汉语言文学中独特的文化基因 ,是乡土文化、乡土人情的重要载体 。乡音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亲切感 ,声音还可以增进人们对家乡历史的认同感 ,只有在对家乡历史认同的基础上,才会激发热爱家乡 、建设祖国的热情。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共生
普通话和方言的存在不是矛盾的对立,而是统一。一方面,学好普通话不仅仅是为了交流,还有利于地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普通话是汉语言文学的基础 ,方言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补充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普通话的基础性作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普通话教学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基础 。在低年级教学中 ,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 ,习惯形成的良好阶段 ,我们应该加强普通话教学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有了坚实的普通话教学基础 ,促进学生对文字、语音、句式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成功地融入社会,为将来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总之,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标准的口语形成推动学生语言发展的高峰期到来。在这个时期,小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模仿和学习能力,语言习惯的养成也是在这个时期通过长期地模仿和学习形成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选择教学的重点 。在十岁以前的低年级阶段 ,语文教学中只能开展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教学,以此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尤其是我们贵州方言有着许多的语音缺陷 ,如翘舌音的“zh、ch、sh、r”与平舌音的混淆。特别是我们黔东地区“h、f”是难点音,“ui、uan”的语音区分,“eng”“ong”的区别,“ao、ou”韵的发音有缺陷,“l”“n”的发音缺陷,还有前后鼻音的发音缺陷。这充满方言特点的语言一定要在小学低段给予纠正。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不断地进步。进入高年级的时候,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地渗透一两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密切。但是在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渗透的度 ,方言的渗透不可以喧宾夺主,课堂教学中更不能舍本逐末 。
总之,普通话和方言都是文化宝库中的精华 ,一同发展和丰富了汉语言文学 ,是中华文化的特殊印记。我们应本着传承文明、发扬文化的思想,科学地认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彼此势力的消长,将是一个悠久的历史过程。学好普通话,规范使用普通话的同时兼顾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