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大利:木构建筑的生态博物馆 2022年03月14日

大利侗寨全景

大利侗寨寨门

大利侗寨迎宾酒

大利风雨桥和四合院

大利粮仓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 宁 通讯员 黄万鑫 摄影报道

人们的居所,在我国北方,最具特色的除了四合院外,还有因地制宜为抵御严寒而修筑的地窨子;在山西、福建等地,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建成的土楼(围屋)让人惊叹;在陕西,吸引外来游客眼球的是黄土高原的窑洞;在湘西、黔东南、桂北一带,木构建筑则是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并复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来看,人类最早的居所除了山洞便是后来的木构建筑——干栏式木楼。

几千年过去了,很多木构居所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砖混结构、钢筋水泥架构的现代建筑,现存的木构居所已经所剩无几。而位于榕江县城东部深山谷地的大利侗寨的木楼,却像空谷幽兰,以其独有的“清香”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建筑界和美术界专家、学者,大利侗寨古建筑群犹如一位待字闺中的女子,独守初心,望穿秋水,只等你来。

大利又名利硐(利洞),清代时以吉利之意为该村命名,该村现隶属于榕江县栽麻镇。

一条清冽平缓的溪流流经处,两百余户人家摩肩接踵,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以清一色的木构建筑,自成一方千百年的风景。

早在20年多前,一帮文友带着相机慕名而来,走进这座犹如世外桃源的村落。将车辆停在山坳上黄泥公路的尽头,下得车来,沿着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一路下行,竹林和灌木掩映下的山路,凉风习习,洁净的青石板一路随山势逶迤,将客人们带到小桥流水的村落。

幽深的溪谷上,几百栋木楼鳞次栉比,清澈透明的利洞溪带着一路欢歌而来,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客人们在花桥(风雨桥)边上一栋古老的四合院里歇脚,主人打来热水,让客人们洗尽旅途的疲惫。随即摆上可口的侗家糯米饭、腌鱼和醇香的米酒,让客人们大快朵颐。席间,主人介绍,这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整个四合院坐东南而朝西北,全杉木结构,青瓦屋顶,总共三层,从楼院的平面看,与北京四合院相仿,由前堂、两厢、正屋组成,中有天井,属于封闭型的四合院。在宽阔的大门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栋宇维新”四个大字,在正屋的门额上也悬有一块牌匾,上书“年近期颐”四个大字,两侧的雕窗对立,尽显当年的繁华与气派。最为精巧的是三楼的三面回廊,俗称“走马转阁楼”。在榕江民间有山歌传唱:“木匠难起转阁楼,铁匠难打钓鱼钩。”在明清时代,缺乏高科技的数据演算,侗家的能工巧匠凭借过硬的本领设计出了这等艺术价值极高的木质阁楼,可谓一绝。从牌匾得知始建四合院的老人名叫杨正兴,到今天,这座屋子已经住了9代人,目前尚有4户人家居住。

遥想当年,一个世居深山的侗族汉子果敢决断,聘请能工巧匠在这方偏僻的土地上建造木楼四合院的创举,该有多少人艳羡和仰慕呀!一帮亲友也被他的豪情感染,大家合议,腰缠红绸,点燃鞭炮,敲锣打鼓给主人送来了庄重喜庆的贺匾。据介绍,在大利,这样的四合院原来共有8栋,后来因动乱被烧毁了7栋。贺匾上清晰地记录了始建房屋的主人名字——杨正兴,但是作为施工方的木匠师傅是何方人士就不得而知了,他和他的弟子们的姓名已经随着岁月叶轮的翻转,湮没于历史的尘烟中。

一个山间小寨突然间竖立起8栋四合院,可以想见当年大利侗家人的富足非同一般。

目前仅存的这座四合院,是一栋完整的木楼,不用一钉一铆,起承转合,结合得天衣无缝,而且历经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风吹不动、雷劈不倒,让人叹为观止。

横跨利洞溪的是五座古朴典雅的风雨桥,它们始建于清代中叶晚期,它们的存在,增加了大利木构建筑的厚重力量。连接上寨、中寨和下寨的五座风雨桥,是人们出行、往来和休闲的处所。

大利的粮仓也是独具特色的木构建筑,始建于清代,为防止老鼠偷吃粮食,所建的粮仓都是半空悬起,风格迥异。

大利民居分布于秀丽的利洞溪畔,多建于清末民初,全为榫卯结合的木构建筑,它们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并保存良好,有吊脚木楼、连廊木楼、回廊木楼。

大利寨中除了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九重密檐单楼冠云角攒尖顶塔状木构鼓楼外,还有古戏楼一座。

多年来,外地的摄影爱好者、记者、画家走进大利,所到者无不为大利的秀丽景致和独特的木构建筑所惊叹。

大利侗寨被誉为“藏在深山中的明珠”。2006年,大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1年,大利被贵州省侗学会命名为贵州省“魅力侗寨”。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公布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2013年,申报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同年4月,大利侗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画家刘文西、史良、杨长槐曾到大利侗寨写生,很多文人骚客也慕名前来大利体验生活。走进大利犹如走进了一条清幽的生命之河,让人忘却了世间的喧嚣和烦恼。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最能勾起游客满满的乡愁。

常年在黔东南地区行走的著名侗族作家、人类学家潘年英先生说,大利侗寨是木楼文化保存得最好的村寨。是呀,由鼓楼、四合院、粮仓、吊脚木楼、回廊木楼、连廊木楼、戏台和风雨桥组合而成的大利侗寨,不就是世间少有的木构建筑生态博物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