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利交通网 (通讯员 杨通富 摄)
○通讯员 陈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凯里市以“发展区域交通经济,打造和谐平安交通”为主题,始终把交通运输工作置身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把服务民生作为交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市交通发展重要抓手,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突飞猛进,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交通运输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正奋力书写着交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全力推进现代立体交通
凯里市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交通建设,着力构建铁路(高铁)、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凯里(黄平)机场建成通航,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铁路穿境而过,G320国道、S306省道横贯东西,S308省道纵贯南北。凯余、凯羊、凯雷、凯里环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165.3公里,缩短了与周边县市的距离,凯里到麻江、丹寨、黄平、雷山周边县全部实现半小时通达。凯里黄平机场、沪昆高铁、夏蓉高速公路、贵广高铁路建成,极大地缩短了凯里与各大中心城市的距离,贵阳到凯里只需38分钟,长沙到凯里不足3小时,北京到凯里9小时,上海到凯里7小时,广州到都匀4小时,凯里至都匀城市干道建成后,广州经都匀到凯里只需5小时,长三角、珠三角与凯里已不遥远。
完善路网“4个3”目标基本实现
凯里路网不断完善,对市境内的省道,县道全部实施了改造;建成通村油路696公里,率先在全州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先后建成二龙至台盘、白果井至三棵树、白果井至粮校、州财校至垃圾填埋场、北京东路延伸至赖坡加油站、东出口至新一中、红星美凯龙至凯二线等城市主干道;配合完成凯里环北高速和凯里至都匀快速通道;建成碧波园区路网、炉山园区路网和开怀11号、23号路;建成凯里高速出口移位改造及联络线建设工程;完成城区6个“渠化右转交叉口”建设工程和民族商贸街改造工程、韶山南路州医院段道路改造工程、永丰南路改造工程;完成阳光铝厂至舟溪二级公路、湾水至江口四级油路、舟溪至丹寨兴仁公路改建工程;完成五里桥至杨柳塘、翁琴至台盘窄路面拓宽改造工程,完成凯里市石板桥至脚高坡公路、台江台盘至凯里旁海公路、凯里市虎庄至谷陇公路凯里段中修工程;实施完成凯里市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全覆盖工程和137个项目192.7公里“组组通”工程,2018年实现“组组通”硬化路目标。路网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扩大凯里城市骨架。
全市境内公路里程为1866.6公里(不含城市道路),其中高速公路165.3公里、普通国道151.9公里、普通省道118.6公里,县道249.8公里,乡道425.5公里,村道755.5公里。凯里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区位交通优势已凸显,基本实现30分钟到达省城、30分钟联通周边县市、90%以上乡镇30分钟通达市区、村委会30分钟通达乡镇,“十三五”提出的“4个3”目标已基本实现。
村村通客运车
全市行政村通客运率达100%,6个镇区通公交线路,建成“通村村”客运管理平台,按照村村通客运、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客运公交化的目标,利用大数据为群众出行提供班车实时查询与呼叫、公交实时查询、出租车实时叫车、包车服务、班车时刻表、一键呼叫客服、投诉与咨询等服务,实时掌握客货运车辆信息、出行需求、行车过程监管等情况,实现“车”与“人”的数据互联互通,基本建成外快内畅、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
开通1市14县公交线路,发展成为覆盖全州、71条公交线路、576辆公交车的全域公交,实现1张公交卡行遍黔东南1市14县。建成公交智能调度系统、自动报站系统、车辆3G实时监控系统等平台,实现对公交车辆运营的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金融IC卡在公交车载终端POS机上刷卡支付乘车。实现城区1小内免费换乘,城区内正常情况下每3至5分钟有一班公交车通车城区公交站台,基本满足群众出行需求。落实复退军人、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全域公交、智慧公交、绿色公交目标已基本实现。
“交通兴、百业兴”,十年发展、十年辉煌。踏上新的征程,凯里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抓住历史机遇,抓好项目建设。预计到2025年,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90%以上;到2025年,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2公里以上。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半小时上高速,1小时上高铁、达机场,北上长江、南下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