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第二中学 姜习山
一、 苗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对来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苗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但是从苗文化旅游开发目前,施洞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仍未得到充分开发,相对于苗族文化旅游较成熟的西江及凯里一带的地区还存在许多不足,文化的品位不高,还处于表层的、低层次的初级开发阶段。
1.基础设施滞后,接待条件较差,且接待能力不足
目前,施洞苗族风情别具特色,且以苗族节日游为主,但是由于施洞是一个偏远的乡镇,距离本县县城和凯里以及其他县城都较远,区域内住宿及饮食接待很有限,加之苗族村寨住宿、饮食、卫生条件差,加剧接待能力严重不足。
2.文化旅游活动不丰富,且开发水平较低
旅游形式纯为节日游,民俗文艺表演缺乏多样化,娱乐性较差,未能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导致旅游质量低、效益差,难产生极大的旅游吸引力。
3.旅游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低劣
施洞的苗族旅游产品主要以苗族银饰和刺绣为主,且均以家庭作坊生产,未形成规模。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银饰出现很多假冒品,用白铜代替银子。真的银子很值钱,已经没有多少了,现在穿戴的银饰中有60%是白铜做的。白铜质地的银饰产品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银饰,其价格远远低于真正的白银制品,但在外观上却极其相似,让人难以识别。特别是外地人,对这些情况根本不了解,都以为买到了真正的银饰。一些人利用这一情况,用白铜银饰冒充真正的银饰制品,欺骗消费者,虽然开始能赚些钱,但当这一黑幕曝光后,其最终结果导致当地丧失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对其他旅游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困难。
4.苗族传统民族文化仍在逐渐汉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频繁开展,施洞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苗民与外界往来与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服饰、建筑风格不断汉化,苗族传统的民俗民风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逐渐丧失的危机。
5.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施洞由于当地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物质基础薄弱,资金缺乏,造成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苗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工作难度大。
二、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施洞地区的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地域组合较好,但由于距离消费者市场较远,当地许多苗族旅游资源并未得到真正的开发,相对于苗族文化旅游开发较好的凯里周边地区(如郎德、西江、南花等),施洞的旅游资源也有着极强的开发价值,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要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同时当地政府也要加强管理职能,避免盲目开发,做到科学合理开发施洞苗族文化品牌。
1.加强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施洞位于云贵高原向东南丘陵的过渡地带,区域内河流较多,山体延绵且不高,相对高度大部分约为600米,海拔多为1000米以下,森林覆盖率70%以上,自然环境优美,当地可以根据民间故事和传说,如龙舟的由来,开发登山、垂钓等休闲、体验游。
2.大力传承和开发民族工艺品
施洞主要的民族工艺品如刺绣、剪纸、银饰,且做工精湛,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美学价值,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当地政府可以通过艺术节等形式赋以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方式,大力宣传和开发民族工艺品,使其更具民族品牌,从而产生品牌效应。
3.对苗族饮食进行深加工,形成饮食旅游商品
通过对当地苗族饮食文化内涵的挖掘,将施洞的姊妹饭、酸菜、酸辣鱼、腌鱼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进行深加工,对其进行改进、改良、包装,使其能满足更多的旅游消费者。
4.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施洞是台江县仅有的两个镇之一,位于台江与黄平、施秉、镇远、剑河、凯里五县(市)交界地,距离上述五个中心地的车程小于两个小时,区位优势显著,但是基础设施较差,无星级酒店,餐饮、卫生、交通等条件较差。在未来旅游发展规划中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改善交通和卫生条件,加大对民族村寨旅游接待户的扶持力度,如资金、政策等方面,提高地方旅游接待能力。
5.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大力举办各类具有苗族色彩主题的艺术节
施洞地区苗族传统节日众多,如独木龙舟节、姊妹节、南瓜节、敬桥节等,但是被开发出来的仅有龙舟节和姊妹节,并且开发水平较低,知名度不高。当地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电视、电台、书籍等不同媒介的大力宣传,以提高当地知名度。以龙舟节、姊妹节为主打民族品牌,大力举办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节,尽可能让旅游消费者参与其中,体验当地多姿多彩的苗族生活。
6.健全社会体制制度,增强群众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一是从县到乡镇,制定一套推进民族文化保护系统,指定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明确各级责任。二是做出更大的努力加强保护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来提高人们思想觉悟,使相关部门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充分发挥其在民族文化保护和示范作用。三是对苗族文化保护做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对破坏文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惩罚。四是加强相关立法,完善法律监督制度。
7.普及传统文化教育
台江县全部中小学在音体美课程教学中要融合苗族文化要素。音乐课上要学唱苗歌,体育要学跳苗族舞蹈,美术课上要学习苗族刺绣等,语言学习上也要加设了苗语学习课程。
8.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
近年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并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从大的范围上一定程度保护了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但是要最大限度保护当地苗族传统文化还应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地各种不同苗族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分类,出台各类相关保护细则,建立一套完善地方性的民族文化保护法律体系。
9.对苗族文化遗产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必须对当地苗族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细致调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其次,建立苗族博物馆和苗族数据库,将收集到的苗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分别纳入博物馆和数据库中,以供人们观赏、学习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