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女儿的高考志愿与父亲的“战场”选择 —— 记台江驰援榕江抗洪救援一线退伍军人陈玉奎 2025年07月02日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世艳 通讯员 张光奎 田豫龙

“能看见我吗?你今天是不是也很忙?”结束了一天的抢险救援任务后,回到安置点的陈玉奎还来不及好好休息就立马给距离自己一百多公里外的女儿拨去了一通视频电话,他急切地询问着女儿,高考志愿填报得怎么样了。

有着13年从戎生涯的陈玉奎,转业后成为了台江县政府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时间回溯到6月24日,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榕江县遭遇特大洪水,台江县积极响应,准备组织志愿救援队前往灾区支援时,这位有着党员身份的退伍老兵则主动请缨,毅然奔赴抗洪一线。此时,距离知晓女儿高考成绩刚刚过去一天,正处于填报志愿的关键阶段。

“要不还是先别去了吧,陪孩子填完志愿再说。”同事曾善意劝说陈玉奎。一边是女儿面临重大的人生抉择,一边是形势严峻的抗洪抢险,此时的陈玉奎盯着手机里闪烁的救援召集信息,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他觉着女儿长大了,应该会理解他的。

抵达榕江后,陈玉奎迅速全身心投入到抗灾救援工作中,积极开展清理工作。在受灾现场,看到老百姓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他心中满是心疼。除了完成安排的工作任务外,他还主动尽己所能为老百姓分忧解难。当老百姓为表达感激之情,给他所在的救援队伍送水、送西瓜时,陈玉奎深受感动,那一瞬间,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句朴实的话语,传递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在忙碌于救援工作的同时,陈玉奎也有着深深的牵挂和愧疚。由于灾区停电断网,他无法时刻关注女儿填报志愿的情况。当通信基本恢复正常时,他总是忍不住在休息时拨通女儿的电话,询问志愿填报的进展。女儿却十分懂事,总在电话里安慰他:“爸爸等你回来吧,我会考虑清楚的。”通过新闻报道,女儿看到了父亲在抗洪一线的身影,她录制视频表达对父亲的关心与自豪:“我很担心您的安危,但同时也很自豪有您这样一位父亲,总在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您无畏的勇气着实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安置点,陈玉奎与女儿的视频通话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他一边叮嘱女儿要根据成绩选择合适的院校,一边安慰女儿自己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回家。懂事的女儿也关心着父亲在灾区累不累,言语间满是对父亲的担忧与牵挂。

“既是女儿的父亲,也是人民的儿子。”陈玉奎说:“女儿能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国家的教育和培养,这点付出根本不算什么。”记者采访陈玉奎时是他和队友们在榕江坚守的第六天,他坚定地表示,一定要帮助榕江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待任务完成后,再与大家一同凯旋。

记者也看到,在这场抗洪抢险的战斗中,像陈玉奎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身影,从来都不是孤勇者。无数党员干部、退伍军人、志愿者闻“汛”而动,他们或是在激流中转移群众,或是在泥泞里抢修设施,或是在物资点彻夜调配资源。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却有着共同的信念;他们有着各自的牵挂,却都选择将使命扛在肩头。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而又坚毅的身影,汇聚成守护人民的钢铁长城,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无私付出,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在风雨中熠熠生辉。当洪水退去,留在榕江土地上的不仅是重建的家园,更是一个民族守望相助的永恒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