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桂媛) 近日,“黄平施秉技工班”31名毕业生整装启程,即将奔赴广东佛山知名制造企业开启人生崭新的职业篇章。他们的顺利就业,标志着粤黔东西部劳务协作在深化技能人才培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又结出了一枚沉甸甸果实。
协作赋能,打造精准就业“直通车”。为解决“培养”与“使用”脱节难题,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毕业即就业,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与黄平县、施秉县人民政府的合力推动下,三地创新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由佛山高明技师学院联合广东德健五金有限公司、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共同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企业“定岗”培养新路径。该项目精准对接广东制造强企的紧缺技术岗位需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融入教学过程,学生一毕业即能无缝衔接、直接上岗,真正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
学技立身,技能成才梦想启航。“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扎实的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技能,更提前熟悉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和文化。”座谈会上,来自黄平县的毕业生代表潘强兴奋地说,“学校和企业师傅手把手教,实习期就在岗位上真操实练。现在毕业了,直接进入万和电器的技术岗,心里特别踏实,对刚毕业就能拿到5000元左右的月薪也很满意。”据悉,31名毕业生凭借在校期间锤炼的过硬本领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全部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被合作企业正式录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政校企联动,共筑技能振兴新桥梁。高明区、黄平县、施秉县三地人社、教育部门作为项目重要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始终致力于为东西部劳务协作搭建稳固桥梁。该培养模式成功构建了政府搭台、院校育才、企业用才的闭环生态,精准对接了东部产业需求,为黄平、施秉本地青年开辟了一条靠技能立身、凭技术致富的康庄大道。
从课堂到车间,从黔山苗岭到粤港澳大湾区,“黄平施秉技工班”毕业生们的启程,是“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协作模式的生动缩影。他们用技能铺就的就业路,不仅点亮了个人的前程,更为东西部携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注入了澎湃的技术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