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化勇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2016年以来,施秉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和住房保障、医疗保障、饮水保障等17个县级干部任组长工作专班、督查问责工作组,认真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精准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坚持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脱贫与防贫相结合,坚持尽锐出战、真抓实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连续奋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历史性成果,全县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施秉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0.53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1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7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788元、10587元,同比增长8.5%和10.8%。
提升城乡综合实力。“十三五”期间,施秉县坚持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特色、精致、宜居”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创新小区规范化管理,培育规范化服务型物业。分步完善城乡路网、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汽车站搬迁,加快推动老汽车站片区开发。启动城南片区、南官营片区及龙文化旅游小镇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
纵深推动“城景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不断配套完善休闲娱乐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内在品质。着力整治县城农贸市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改革,常态化开展占道经营、扬尘污染、违章停车、工程车带泥上路等专项治理。
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扎实做好该县牛大场镇、甘溪乡2个示范乡镇和20个示范村建设。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推动“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7个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设,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打造“森林乡镇”“森林村寨”。
做强产业促增收。施秉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拔穷根、开富源的治本之策。按照“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注重“长”“短”结合,将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实现贫困户产业、技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全覆盖,贫困户均实现1个以上产业项目覆盖,加快推进连片区域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做优做强中药材、烤烟、精品水果、虫草鸡和绿壳蛋鸡、香菇、生猪、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不断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
2016年以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02个,投入2.51亿元。其中量化资金入股农业经营企业项目108个,投入资金1.1585亿元,项目实施8905户38305人贫困人口受益。统计显示,2019年,全县种植中药材8.8万亩,种植精品水果累计达7.3万亩,种植蔬菜12万亩,完成烤烟收购9.5万担,生态家禽出栏92万羽,生猪出栏4万头;建成县级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乡镇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村级百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6个。
夯实交通基础谋发展。“十三五”期间,施秉县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先后启动“村村通”“组组通”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全县秉持“交通引领经济,突破农村公路建设瓶颈,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理念,以优化农村公路路网和客运网为切入点,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为突破点,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运输难、致富难”问题。
“十三五”以来,该县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共6.2亿元,建成农村公路共568条1635公里,其中县道15条226公里、乡道29条280公里、村道224条522公里、组道300条606公里,农村公路桥梁66座、长1962延米。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目标,实现建制村农村公路通畅率100%,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合格率达100%。
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64个行政村开通沿线农村客运专线36条,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通过客运专线和“通村村”农村客运约车平台,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问题。同时,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客运带邮件、带货物等形式,便捷了客运出行、农产品出山、商品进村的需求。
(下转第三版)
(上接一版)
抓实就业促脱贫。施秉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通过“搭平台、提技能、扩就业、补资金”四项措施抓实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认真落实“八个一批”举措,深度挖掘在建项目、工程用人岗位,精准掌握坝区、林下经济等基地用工情况,推动劳务公司发挥作用,有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在县内工业园区、坝区、林下、企业、项目、基地、扶贫车间等就业,加大对疫情防疫消杀员、生态护林员、护路员、管水员、地质灾害监测协管员等岗位开发。2016年至2020年10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累计完成11701人次,其中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完成3708人次,全县东西部劳务协作培训累计完成919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十三五”以来,施秉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四个不摘”,抓好“三个落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截至2020年10月,全县从学前到大学阶段,共落实各项学生资助资金约7277万元,惠及学生共计6668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52591人次。
2016年以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全覆盖,惠及学生72568人次,落实资金4958万元。2019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3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7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29%,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十三五”以来,施秉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医院“四医”联动改革,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不断健全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2020年上半年医疗卫生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重达9.66%,比2015年同口径支出比重增长1.92%;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全县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89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42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2.7人,比2015年分别提高24.52%、93.6%、247%。
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122781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服务做到应签尽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和60岁以上贫困人口享受社保待遇全覆盖。2020年全县投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共2474万元,比2015年增加2174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水平由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2020上半年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为91.19%,全县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建档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十三五”期间,施秉县共实施搬迁人口7942人,搬迁户已全部搬迁入住。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该县通过就业“组合拳”,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家庭至少“1户1人以上就业”目标,并配齐配好安置区学校、医务室、社区党群中心、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公交站台等,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