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云) 2020年来,施秉县持续加强党建引领,通过采取“抓产业融合发展、抓社会事业发展、抓基层基础发展”和“推动产业发展常态化、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乡村治理规范化”“三抓三推”措施,有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抓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优势产品“常态化”。该县积极与贵州大学农学院、省农科院对接,在产、习、研、用等建立合作协议,立足自身特色产业优势建成7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组织开展“农技专家下基层”服务活动,共选派4名科技副职、13名科技特派员、66名农技辅导员组成专家团队,深入产业发展一线进行技术服务和培训指导2169人次。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扶持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坝区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目前,全县原33个贫困村均建立有“村社合一”组织机制,通过搭建拓展农产品“七进”、农产品直销和电商网络销售等平台,引进流通型龙头企业9家、建立“黔货出山”直供基地10个、消费扶贫“三专”30个、电商服务站点64个,实现扶贫产品销售2.8亿元,带动全县建档立卡户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抓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落地落细各项资助资金920万元,惠及学生14533人次,实现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深化“345”劳务就业扶贫模式,建成“城归人员创业园”1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2个,同时通过“订单化培训+多元化输出+组织化服务”方式,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17万人次,开发公益岗位3045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16680人。强化救助政策,将农村4247户11532人低保对象、548户2096人易地搬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262人特殊群体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全面推行县域内三重医疗保障“一站式”和“一单清”便民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均达100%,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抓基层基础发展,推动乡村治理“规范化”。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培育,采取定向选优、定人帮带、定期培训、定岗锻炼的“四定”工作法,落实“1对1”帮带培育措施,累计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22人。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共建共进”活动,分批分类对179个党支部开展相互学习评价,建立基层党建示范点12个,落实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及股室负责人“点对点”指导机制,促进全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互融互通、互联互助,基层党组织达到共建共进、全面过硬。进一步规范行政村(社区)村规民约,持续加强农村治安防控和社会综合治理,建成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8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24个,成功创建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