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余贵重 谢官梅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金色的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宽阔平坦的芦笙场人来人往,党员活动室、办公室、图书室等功能应有尽有……这是丹寨县推动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丹寨县按照“典型引领、规范提升、分类培育、均衡发展、全面进步”的思路,抓基层、夯基础,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绘就衔接乡村振兴红色“风景线”。
夯基础,规范组织建设“堡垒强”
“以前村委楼又小又窄,一到开大会,站都没地方站,现在好多了,宽敞明亮,还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对比以前的老村委楼,摆泥村原党支部书记杨通天感触最深。
“经过多次的党员群众大会研究,我们整合各类资金共计83万元建成了‘五小’标准化的活动阵地。”摆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有军说,对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摆泥村建成了一座含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村“两委”办公室、阅览室、档案室的崭新活动阵地,实现了“五小”目标,极大改善了办公条件。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也是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兴仁镇翻杠村因缺村委会主任,班子队伍不健全而被认定为软弱涣散村。镇党委因村施策,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配强班子队伍,培养后备干部……”兴仁镇党委书记况再猛说,为了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去年该村选举了党支部书记莫兴武兼任村主任。
丹寨县紧盯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活动阵地建设、配强班子队伍等,以点带面,强化示范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目前,共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35个,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48个村(社区),累计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61人,完成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316个,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重标准,规范组织运转“效率高”
“一些基层党支部工作不够规范,党支部书记抓党建精力不集中、业务水平不高,个别党务干部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丹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曾菲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很强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丹寨县在积极开展试点、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组织体系设置、支部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支部组织生活、支部阵地建设、支部议事决策和档案资料管理等7个方面,明确42条工作标准,指导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全面开展。
“之前,遇到棘手问题,推、拖是常态,办事情效率低。现在对照标准开展工作,不怕不会做。”扬武镇洋浪村党支部书记姚文虎说,以前因政策学不透,标准不统一,工作开展没章法。
“实现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就是要解决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特别是‘三会一课’不会抓、抓不好、不规范,以及农村党员教育资源少、内容不饱满、形式单一等问题。”扬武镇组织委员陈建武说道。
强动能,规范队伍建设“干劲足”
王昌明是龙泉镇马鞍村党员,除了按时参加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他每天还会抽空到自己负责的网格开展环境卫生巡查、农村消防检查、政策宣传等工作。
据了解,马鞍村结合党员队伍情况,具体设立政策理论宣讲、发展党员培养、民主议事监督、民事纠纷协调、治安巡逻、产业发展示范等岗位,合理设岗定责,分工包保,压实党员责任,做到既分工又协作,激发党员服务群众活力。
“我们采取7名党员分片包保4大特色主导产业和7个吊瓜产业片区,具体承担产业的管理管护,到年底看哪个分包的片区效益好,获得奖励绩效就多一些。”兴仁镇兴仁村党支部书记杨胜海介绍该村党员带头分片包保的做法。
兴仁村通过探索实施“党员分片包保”负责制,对吊瓜、板蓝根、林下天冬和西蓝花等4大特色主导产业进行分片分区,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致富带头能人主动认领包保包干,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了“头雁”引领引航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丹寨县在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中,把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和产业链结合起来,建立由村“两委”主导的产业扶贫合作社167个,通过设置党员示范岗,带动发展蓝莓3.12万亩、中药材8.26万亩、茶叶12.07万亩、黑毛猪和生态家禽476万头(羽)等产业,走出了一条支部围绕产业转、党员创业示范带、群众致富跟着干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