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04日

山乡巨变新颜展 同心共绘画卷舒

—— 榕江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通讯员 周灿璧 李卓檬 席忞禾 刘林海

“十三五”期间,榕江县坚持“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文旅兴县”主战略,狠抓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形势及其他各种挑战,全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五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各项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1%,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莽莽群山,云雾缭绕,地跨月亮山和雷公山“两山”地区的榕江县美景如画。遗憾的是,与美丽相伴的是贫困状况:交通落后,产业基础弱。居住在山巅岭脊或峡谷溪畔的村民,渴望有一条“出路”——出山的路、致富的路。

榕江县计划乡九秋村是交通不便的典型。长期以来,因山高谷深、基础薄弱、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县未出列的深度贫困村之一。

“原来,我们出行全靠肩挑背驮,去趟乡里都得绕着山走好几个小时,逢年过节或去办一些重要事情,我们才会出村,而且村里跟我差不多年纪或者比我大的老人,有些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九秋村委会主任王老新回忆道。

然而,这样的困境在水尾水族乡、塔石乡等乡镇也同样遇到,落后的交通远不止带来出行上的不便,还有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我们也尝试过养殖黑毛猪、种植生态大米,由于来回运费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没办法持续发展下去。”榕江县三江乡故衣村村民蒙会分感慨道。

“十三五”期间,榕江县全面深入推进“八网会战”,加快推进剑榕、雷榕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乐里至平永、平永至四格公路改造和八吉大桥、乐乡大桥建设,大力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推进农村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实现农村公路由“通不了”向“通得了”转变为“通得好”,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畅率,实现了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路通了,希望就来了。”榕江县水尾水族乡高望村村支书韦国胜说,随着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和旅游路的修通,村里的种植养殖产业也迎来新的生机,不仅节约了来回运输成本,还有不少外地客商主动上门购货。

据了解,榕江县已全面建成393条1163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加快推进小丹江至乐里、乐里至平永、平永至四格等国省干道改造;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3个,解决农村公路隐患850.9公里;开通城区至兴华新能源公交线路,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

除了交通,榕江县还全面推进水利、天然气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榕江县开工了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760亩,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全面解决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而且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雪亮”工程也全面完成,4G网络实现全县全覆盖,5G等新基建项目基本推开,广电网络实现全县“一张网”。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秋冬时节,榕江车江大坝,仍然处处可见瓜果蔬菜丰收的景象。

难以想象,有“万亩大坝”之称的车江大坝,也曾陷入散、乱、小窘境,不仅如此,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坝区内种植苗木、开挖鱼塘、违建住房等现象很普遍,导致可耕作面积不断缩水,坝区经济迟迟未能破题。

车江大坝是榕江县重点大型集中连片坝区,总面积达10225亩,涉及古州镇和忠诚镇12个村、4822户203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8户3632人。

面积广、辐射面大,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榕江县除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今年还拆除了坝区耕地上的违建住房、苗木与鱼塘,恢复了坝区原貌,对坝区实行了精心规划,按照“规模种植、压茬实施、科学轮作”的原则,抓好车江大坝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力将车江大坝打造为供粤港澳蔬菜基地、脱贫攻坚易地就业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培训基地。

如今,车江大坝的蔬菜种植成为坝区发展的绝对主角。今年,榕江县以车江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果、蔬、药、菌、猪、鸡”六大扶贫产业,推动产业实现“六个转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五年来,榕江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一减四增”工程,累计优化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3.6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8.69万吨,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6405亩,新增耕地面积2653亩,农业总产值增长8.1%。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44个、家庭农场80个、种植养殖大户173户、“三品一标”认证36个。

同时,榕江县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强塔石香羊、榕江小香鸡、锡利贡米、榕江葛根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保护,将更多农产品纳入全州“苗侗山珍”品牌管理,积极申报都柳江百香果、月亮山草珊瑚等品牌,提升榕江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榕江县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共建农产品直供基地,推动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并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全面推行“社社联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不仅如此,榕江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造油茶4万亩、改造3万亩,完成草珊瑚种植5万亩、金钩藤种植6万亩、红托竹荪种植4000亩、木耳种植500万棒、板蓝根种植1万亩、林下养蜂1万群,打造全国草珊瑚林下经济重点示范县、全国草珊瑚之乡和全省最大规模的金钩藤基地。

目前,油茶种植、红托竹荪、木耳种植、板蓝根种植、林下养蜂已初具规模,推出了两汪白茶、平阳青钱柳、锡利贡米等一批特色品牌。

增强民生获得感

岁月不居,转眼“十三五”即将落子收官,榕江县始终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用实际行动在民生答卷上写满获得感、幸福感。

教育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实施“银龄计划”,加强名师引进培养,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卫生健康逐步完善。持续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目前,全县已全面统一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5%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未成年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公共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先后完成图书馆、文化馆、红七军历史陈列馆等场馆改造,建成村级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19个,乡镇级、村级综合文化广场38个,完成7个村级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建设,2020年基本实现农体工程全覆盖。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就。榕江县实现19个乡镇全部减贫摘帽,161个贫困村出列,累计减贫人口13.8万人,对口帮扶、定点帮扶、东西扶贫协作等取得重大成果。今年,榕江县生产总值预计是2015年的2.1倍,实现翻番,人均生产总值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2015年的1.9倍、1.7倍、1.6倍、1.7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是“十二五”时期的2.6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3项核心指标如期完成。

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小康的梦想,都化作一个又一个笑颜绽放的故事。

接下来,全县人民将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彩接续乡村振兴!

--> 2021-01-04 —— 榕江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282.html 1 山乡巨变新颜展 同心共绘画卷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