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04日

河口乡瑶光村:

红色党建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本报讯(通讯员 王芳焯) 近年来,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锦屏县河口乡瑶光村坚持党建引领,配齐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断吸纳以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向党组织靠拢,聚焦“红色党建+”发力点,不断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红色党建+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聚焦林下种养业,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力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夯实群众脱贫基础。一方面以瑶光村茂广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主体,投入45万元种植白及30亩,投入50万元钩藤种植200亩,覆盖贫困户213户874人。另一方面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和探索“三变”入股分红方式,加入河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县级平台公司,2018年至今,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73.14万元。仅2019年,213户贫困户分红获益164930元,户均增收774元。

“红色党建+革命老区”彰显红色基因。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以1934年红军长征过瑶光这条红色革命路线为载体,带头保护并用好毛泽东诗词纪念馆、毛泽东长征行居李家大屋、“红军长征战斗纪念碑”及其战斗遗址等本土红色资源,扩大瑶光红色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以来,吸引县内外个人或团体组织到瑶光村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1500余人次。

“红色党建+传统文化”探索乡村旅游。以村党支部为主导先锋力量,在职党员深入群众听取意见,群众党员全面助力收集信息,积极主动溯源有关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并协助筹办好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大力深挖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枫树粑节”(即“苗年”)节庆内涵。同时,宣传瑶光爱树、护树、敬树传统习俗及其人与自然相依相存、天人合一的“树文化”,逐渐形成瑶光村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目前,瑶光村以“红色革命文化+传统苗族文化+祭树文化”为主线的乡村旅游模式初现雏形。

--> 2021-01-04 河口乡瑶光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306.html 1 红色党建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