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05日

硕果满枝头 阔步新征程

—— 黄平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通讯员 杨正洪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十三五”以来,黄平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奋斗的五年,辉煌的五年,是足以让黄平39万各族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五年。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回顾过去,跨越发展的辉煌,让人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久久为功的宏伟蓝图,更让人砥砺奋进。

这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期间,黄平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全县11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 1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5184户、22993人搬出大山,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这五年,全县有260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1294人全部脱贫。此外,产业扶贫、“四场硬仗”“三保障”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国民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的目标,由“十二五”期末的43.6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8.57亿元,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了两番。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实现增长8.63%、1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这五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黄平县始终坚持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成功经验,推动了园区建设风起云涌。五年来,以尖峰集团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以傲农生物为代表的现代生态畜牧循环科技产业链,以远鸿生物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园项目,以富春控股在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园,以南园生态为代表的林下经济,以乐百年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相继落户黄平,先后成功引进重大项目个50多个,这些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成功入驻黄平,为黄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黄平县按照“一菜、二药、三养、四强、五优”的总体思路,坚持以转型促升级,以特色促发展,助推了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目前以太子参、白及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余亩,以蓝莓为主的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9万余亩。建成国家标准化示范养牛场1个,20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完成坝区土地流转2万余亩,引进优质农业企业30余家。建成林下经济产业万亩示范基地3个、千亩示范基地11个、百亩示范基地126个。发展林下养鸡200万羽、林下太子参2万亩、林下黄精1万亩、林下食用菌2000亩、林下养蜂19640箱。

这五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针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三五”以来,黄平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 “一城两区”建设为重点协同推进。目前,全县公路里程已达2645.497公里,其中黄平县城至旧州城市主干道全线通车,通村的沥青或水泥公路达745.6公里,通畅率和客运车通车率均实现两个100%。同时,全力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7座,新建成污水管网66.64公里,印地坝水库、土牙坡水库、白秧坪水库、打洋河水库、谷陇岩英水库等一大批重点水源建设得到积极推进,全县23.4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100%全覆盖率,长期以来,制约发展的工程性缺水和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全县142个行政村4G网络已实现100%全覆盖,城镇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

(下转A3版)

(上接第一版)

这五年,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事业成效显著——

这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着手,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教育事业大踏步前进。“十三五”时期,黄平累计投入各类教育资金38亿元,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义务教育阶段“改薄”计划、学前教育等项目共337个,完成总投资7亿元。目前,黄平民族中学实现整体搬迁,志成高级实验中学破土动工,5个移民安置点幼儿园已全部建成开园,教育扶贫政策全面兑现,实现应助尽助,5079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到了学生营养午餐,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身体条件和素质。

医疗卫生事业保障有力。 “十三五”全县共完成12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增设医疗点25个,配置村医222名。执行州域内“一站式”减免和“三重保障”政策,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100%。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每年提高到4308元,城镇低保每月平均标准提高到625元,比“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67%和43%。此外,黄平县人民医院、黄平县中医院成功升级为国家二甲医院,黄平县妇幼保健院升级为国家二乙医院,同时加快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的服务新格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进一步实现,老百姓看病就医能力全面夯实。

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和“雁归兴黔”就业计划,帮扶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仅2020年就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995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5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08%以内。在农村住房保障方面,五年来,共对20461户实施危房改造,发放补助资金2.46亿元,对全县19666栋透风漏雨的农村老旧房屋进行了全面的整治翻修。同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142个行政村开通“户户用”电视,30户以上自然寨开通智能应急广播,11个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4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5个移民安置点图书馆和文化馆分馆挂牌,旧州古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三五”期末,共接待游客423万人次。“且兰古国都·云贵最秀地”品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五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政治生态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黄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目前,黄平县域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2%,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6%。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主要污染物、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黄平以优良的生态环境,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崭新的精神面貌成功创建为贵州省文明县城。

同时,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奏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时代最强音,创建了一批全省、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持续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悠悠万事,唯此唯大。五年来,这些民生福祉,这些巨大变化,黄平人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欣然回首,辉煌的“十三五”已定格成历史,新的五年正阔步向我们走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人民蓝图在胸、豪情满怀,正以全新的姿态为建设“六个”黄平而不懈奋斗着。

--> 2021-01-05 —— 黄平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434.html 1 硕果满枝头 阔步新征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