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05日

侗寨门前三座桥

龙统“爱心桥”

○ 通讯员 张维军

毛坪,是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龙统村的一个传奇侗寨,居住着180多户400多人的姚姓群众。这里环境奇特,风光优美,集河流、山峡、高原、盆地、溶洞、梯田和人文诸多景致于一体,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前来观光探奇。

最惹眼的,要数侗寨门前的三座桥:一座木桥,一座铁吊桥,一座钢筋水泥桥。它们静静地横卧在清波粼粼的车坝河上,在清幽的自然环境中排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像一处悬在空中的桥梁博物馆,令人触目感怀,激发起强烈的观瞻欲望和好奇心。

毛坪的木桥十分简易,将原木和木板搭成桥身,用一对一对的原木短棒捆扎叉住,再将木叉立起固定在河水中,就架成了一座古朴原始的桥。侗寨群众说,自从明末清初,他们的祖先来毛坪居住时起,这样的木桥就是他们毛坪一带群众过河往来最好的“便捷”交通。

关于木桥的历史,姚本前的记忆很深,他的父亲姚祖德,一辈子在车坝河的毛坪渡口做船工。每年秋冬时节,河水枯瘦,姚祖德在100多米宽的车坝河上搭桥,一来方便两岸群众往来,二来也可以腾出时间去收河粮,或去干些农活。到了来年春夏,河水涨起,根据以往经验,木桥难免要被洪水冲走,他便把木桥拆卸,收藏起来,然后抬出家里的木船,划船渡人过河。

毛坪侗寨的姚家人,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服务车坝河两岸200多个村寨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时间长达300多年。他们的报酬,就是过河群众自觉自愿交出的河粮,一斤行,一两也行,不交也行。

说起过河,侗寨群众都是一把辛酸泪。70多岁的姚茂和老人回忆说,一年春天,车坝河涨大水,毛坪有人扛着农具、牵着牛,上船过河去春耕。船至中流,一个大浪劈头打来,一船翻个底朝天,人和牛全落水。幸好毛坪人都是水鸭子,在寨人的全力施救下,没有出现生命伤亡事故。

时光移至200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激荡,侗寨姚家的青年子弟一个个按捺不住,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车坝河上的渡船无人接棒。船工老了,渡船烂了,木桥也垮了。莫说是过路客,就是河对岸同村4个寨子的120多个孩子,来毛坪侗寨的龙统小校上学,也成了天大的难题。

当时,龙统小学有9个老师,一早一晚,不管是冬雪夏雨,从校长到代课老师,找到河水浅平的地方,一律脱掉鞋袜,挽起裤脚,蹲下身子弯下腰,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背过河来,又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过河去。

天长日久,校长高中和急了,找到羊桥乡教育辅导站的姚茂龙商量,呼吁在侗寨门前的车坝河上建桥,解决学生上学难的燃眉之急。姚茂龙是侗寨走出去的干部,为这事比校长还着急,两人就写出申请,向上级打报告,四处奔走,呼吁解决龙统小学的实际困难。

上级了解情况,同意修桥,2006年拨款26万多元,开始建桥。2007年,一座宽约2米、长达97米的铁吊桥凌空飞架在车坝河两岸。吊桥建成通行那天,县乡村的主要领导都来参加剪彩活动,山铁炮、爆竹齐鸣,对河两岸群众老少都跑来参观,在桥上蹦蹦跳跳,脸上乐得开春花。

交通不便,是造成毛坪侗寨和龙统村其他群众绝对贫困的根本原因。站在龙统村的龙统坡顶,放眼四望,整个龙统就像一口朝天大锅,全村的10个自然寨、2000多人,散落在这口大锅的锅沿上、锅壁上和锅底里。村庄四周被高耸入云的沉重大山紧紧围困,车坝河却像一把利刀在龙统的心脏上一刀劈下,将龙统从正中一分为二,一条长达数公里的大峡谷,再次从内部增加了群众的往来和出行难度。

为了摆脱数百年来的出山难,摔掉肩挑背驮的苦难日子,龙统群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组织起来,积小钱办大事。从1998年起,在陡峭的龙统坡的“锅沿”上,一寸一寸地掘出通往羊桥集镇的出山路。因修路的成本高,难度大,修了几十年,龙统公路都不能通车。

2017年,精准扶贫政策在岑巩大地上纵深推进,一条宽4.5米、长达13.6公里的水泥公路,横穿龙统的高山峡谷,一头连通5公里外的羊桥集镇,一头通往岑巩县与铜仁市的交界地。

龙统村的两头都通畅了,唯独“心脏”不通。车坝河上的铁吊桥不能通车,从两头进入龙统的车辆,来到毛坪,看到前方的公路近在眼前,却根本无法过河。

为了解决出行难,龙统村经过多方努力,一座水泥钢筋大桥顺利建成,彻底斩断了龙统群众肩挑背驮的苦难历史,老老少少无比欢欣,感恩戴德,亲切地称它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如今的龙统村不仅富起来,还亮起来,美起来了。短短几年,贫穷闭塞的龙统村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蝶变。

退休在家10年的姚茂龙,依然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他的儿女们都去了大城市工作,接他去享福。他说,他哪里都不想去,生活在毛坪最幸福。他家就坐在三座桥的桥头。侗寨的破烂木房完全变成了林间别墅,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间,美如图画。门前的桥也不再是侗寨人家生活中沉重的期盼,早已变成了一道迷人的现实美景。

侗寨的群众发现,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人来毛坪侗寨看风景,特别是在夏天,车坝河滩沙白、花艳、草青。桥头两岸撑起一大片帐篷,人们尽情地享受清凉的河风,清澈的河水,以及侗寨的风情。一些年轻人,专门开车来吊桥上拍婚纱纪念。一些摄影人,酷爱侗寨门前的梯田、山峡、溶洞和河流风光……

--> 2021-01-05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457.html 1 侗寨门前三座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