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06日

党建引领续写乡村振兴

—— 岑巩县推行“三强三实”工作法综述

○ 通讯员 杨元彬 曾国仲

2020年,岑巩县围绕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主线,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堡垒、充实群众腰包、压实责任路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果,为续写乡村振兴提供“三强三实”工作法。

强化党建引领 基层“堡垒”再夯实

狠抓党建工作,拓建“组织阵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火车头”作用,以派驻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为“领头雁”,采取“分片包户”方式,形成支部委员包片、党员包户工作思路,增强党员群众凝聚力。强化村级“阵地”氛围建设,将党建元素与红色文化、传统爱国故事有机结合,推动内容上墙、理论入心,着力打造思想政治过硬的基层“红色堡垒”,共修缮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84个。

配齐精兵强将,打造“特种部队”。持续巩固脱贫攻坚驻村力量,发挥“头雁”作用,推进村级书记、主任“一肩挑”,持续开展整软治弱,全县共有38个村实行“一肩挑”,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个。深化驻村力量与扶贫帮扶联结机制,持续从县、乡、村三级选派驻村队员,对村级作战力量实时进行补充,共选派驻村干部709人次。

聚焦学习培训,时刻备战演习。依托“三会一课”、“支部书记上党课”、党员大会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到县委党校学习培训,组织党组织书记外出到先进村观摩学习,择优选派有驻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建德市跟岗学习,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集中轮训培训,共组织村支部书记学习培训106人次,组织年轻干部赴建德、成都学习392人次,组织村级后备力量培训92人次。

强化产业发展 群众“腰包”再充实

推行村社合一,做强村集体经济。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成立村级产业发展合作社,因地制宜,合理谋划打造村级“百”产业,重点发展林下经济和坝区产业示范性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联结群众利益,形成抱团发展经营良好格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共建立128个村级合作社。

聚焦农技人才,发挥“土专家”优势。有效发挥省州农业专家资源,以专家“集中会诊”、田间“科技课堂”等方式开展专家授课。采取“党员能人+”模式,鼓励和引导乡土人才以专业技能赋增产业内生动力、辐射群众就业,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共开展专家“集中会诊”、“科技课堂”114次,培训群众6351余人次,组织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95项。

树立品牌,打通市场,惠及群众。培养绿色和原生态产品意识,推进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依托基地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向优质精品进军。健全生产循环链,持续推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加强与帮扶企业及单位对接,进一步促产促售,让群众获得更多分红和就业增收机会。全县农产品商品注册126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个。

强化制度建设 责任“路基”再压实

固化督导机制,实施台账管理。以脱贫攻坚督导督查机制为“模子”,固化督导工作体系,深化“四个不摘”意识,结合工作实际,量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建立每周工作提示单,设立工作进度台账,细化每天任务量,实时调度工作完成情况,按照周一下单,周五收单方式进行跟踪监督。

实行晒比评述,工作创先创优。以每周工作完成情况为评比重点,对连续三周工作完成良好的进行经验交流,大力表扬,对连续三周工作落后的进行表态发言,全员监督。通过晒比评述机制,确保工作创先创优,积极营造你追我赶,齐头并进工作氛围。

深化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采取半年“一述职”,年终“一测评”考核机制,由村支“两委”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测评员,驻村队员进行自我述职,分“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次,与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形成力争上游、千帆竞发的良好态势。

--> 2021-01-06 —— 岑巩县推行“三强三实”工作法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528.html 1 党建引领续写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