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07日

施秉县:

林下种天麻 致富好路子

图为牛大场镇石桥村天麻丰收现场。 (通讯员 杨健 吴康 摄)

本报讯(通讯员 吴昌前) 近年来,施秉县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来一场振兴乡村经济的产业革命,青山绿水间,呈现出一派生态美、产业兴的新气象,林下天麻种植作为县内众多产业中的“后起之秀”,迅速发展成了“产业新星”。

2019年,以该县马溪乡、白垛乡为主的乡镇因地制宜、依托当地高海拔林地,大力整合优势资源,培育发展林下天麻种植产业,一改过去地方天麻种植零散、成效难显的面貌,使之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道路。

短短一年多时间,马溪乡流转林地,建成王家坪村樱桃湾千亩林下经济天麻示范基地和马溪村茶林边、塘头村老寨场、九龙村双树坪、茶园村四个百亩示范基地,实现乡内村村有天麻产业。与此同时,白垛乡在胜溪村与半河村交界处的阔叶林中,规划使用林地面积1000亩,成功发展林下红秆天麻有性繁殖4万平方米,可实现产量140余吨,产值也将达到800万元。此外,两地在天麻种植产业项目建设中,大量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务工就业,还辐射带动周边天麻乃至其他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壮大。

目前,该县各乡镇、村在天麻种植产业实施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实际,一边重视产业效益,一边突出产业特色,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牛大场镇石桥村采取“企业+农户”的组织形式,在企业带动下,公司向村民提供种子和技术,村民出林地和劳力,双方共担风险,打破了长期制约天麻种植发展的瓶颈。天麻收成后由公司包回收销售,村民在参与产业发展中不仅有收益还有保障,大家的积极性日益高涨。马溪乡王家坪村则以“党建+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凝心聚力,村党组织、合作社(或公司)与农户拧成了一股绳,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产业做大后,村民通过产业利益联结真正能够实现增收,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

林下之宝,浴土而生。时下正值天麻的采收期,在王家坪村、石桥村等地的山林之中,村民迫不及待地刨开林下沃土,掀开沉睡在土壤里的天麻的棉被。看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天麻,在菌床上翻来滚去,大伙儿都瞪大了眼、咧开了嘴,心里乐开了花!

“这个胖嘟嘟的天麻,一个有半斤左右,每个菌床都长着二三十个,谁挖到都开心,谁见到都会笑!”村民沈招贵伸出双手,从菌床上捧起几个天麻,激动地向笔者展示并介绍。

天麻长势强劲,村民也很带劲。“我们今年初产的10000多斤商品麻已销售入账13.5万余元,培育的18000余斤天麻种苗另可创收80多万元,下一年村里还会继续扩大林下天麻种植规模,争取达到3000亩。”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黄敏信心十足地表示。

现如今,施秉县山乡之中,林下种养业蒸蒸日上,山乡人春采茶、夏摘果、秋摇蜜,冬天还能继续大丰收。

--> 2021-01-07 施秉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613.html 1 林下种天麻 致富好路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