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靖晓燕 王远柏 通讯员 杨仁海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一元钱能买到什么物品?一元钱又能用来做什么呢?凯里市碧波镇碧波村的村民会告诉你:一元钱也能扶贫!
“贫困户罗务志卖蔬菜6825斤,补助6825元;罗德兵卖鸡108斤,补助108元……”2020年12月31日,掌声中,凯里市总工会帮扶碧波镇碧波村2020年“一元钱”工程发放仪式如期举行。仪式上,该村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共领到当年4月到12月“一元钱”工程补助金3.97万元。
2020年12月31日,凯里市碧波镇碧波村,“一元钱”工程补贴发放仪式现场。
2018年起,凯里市总工会帮扶碧波村,推出了“一元钱”工程,旨在能够解决“智志双扶”问题。即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所种养殖的农产品(不包括水稻、牛和果树),每售出一斤,由市总工会奖励一元钱。
“‘一元钱’确实很少,做不了什么。其目的激发贫困户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会干,还要会卖,包括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做到脱贫不返贫,实现真脱贫。”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跃强坦诚地说。
碧波村距凯里市50多公里,但离麻江县城开车不到10分钟,地处坝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但碧波村1061户3896人,由于村民缺乏劳动技能,生病、残疾不能外出打工,五年前,仍有206户744人处在贫困线以上。
“早起也穷,暗(晚)起也穷,干脆睡到太阳红。”当地有的村民守着不用看水追水,挖挖补补,抬起手就打谷子的“瞌睡田”,硬是不做,穷巴巴地过日子。
以前,帮扶联系单位及干部给贫困户送种子、送鸡苗和送猪仔……村民不会技术,不懂市场,到头来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脱贫攻坚中绕不过去的“坎”。
“这个政策好,真的好!没得补助一斤一块钱,我房子‘爬’(砌)不上去了。”76岁的贫困户张巡珍指着花15万元刚盖好的小洋房,笑得合不拢嘴。
张巡珍的老屋十分破旧,9年前,在外打工的她回家修房子和种蔬菜,采用传统方法种植,但是卖不脱,烂在地里。
2018年,村里开始实施“一元钱”工程,张巡珍将信将疑。当年,她种豇豆一亩多地,每斤卖到2.5元,收入超过1万元,没想到真的得到7985块钱补助。
张巡珍在点数“一元钱”工程补助
这三年,张巡珍种豇豆、四季豆和西红柿,从种自家的土地1.2亩发展到今年“借地”3.3亩,自己卖菜收入53372元,“一元钱”工程补助49333元,共收入102705元。
“一元钱工程”的撬动效应十分明显:该工程实施三年以来,凯里市总工会共补助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2人次,发放补助金13.68万元,撬动贫困户增收创收50.55万元。目前,带动村里种植蔬菜120亩,油菜200亩,鸡鸭养殖1800只,养蜂81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