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09日

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之浅见

○凯里市第六小学 蔡 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的特点,尝试以舞蹈律动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音乐,在欢快、舒畅的环境中感知音乐,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更为直接、形象地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时值、强弱和音色等要素,较为快捷地实现了音乐教学的预定目的。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音乐教师欠缺舞蹈功底

在我了解到的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结构上看来,目前,担任小学音乐任课教师的,多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学校期间,主修的是声乐和器乐,尽管也有舞蹈方面的学习,却未能真正全面地掌握好舞蹈知识技能,舞蹈技能水平相对不高,有舞蹈或形体经验的教师明显只占极少数,普通的小学基本上没有专门的舞蹈老师,课程中少之又少的舞蹈课,多数是由音乐或体育教师等兼任,时常力不从心。因而舞蹈教育工作,显得鞭长莫及,亟待加强。

(二)音乐课堂教学欠缺创造性,内容缺乏丰富性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音乐教育的意义在于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性格品质,使人身心受益,实现人生观的升华。音乐教学若只是教学生会认“哆来米华索”和会唱几首歌,那就太不到位了。

二、小学音乐课堂舞蹈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一)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提升的过程。要着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将教学与舞蹈旋律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舞蹈律动的优势特征,引导学生在肢体动作中进一步感受音乐,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中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利用舞蹈律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在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播放音乐作品音频或者示范演唱,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被动学习状态下,音乐美感的体验受到局限,对音乐作品理解不够深刻,教学缺乏对学生创造力与创新力的培养,影响了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螃蟹歌》这首歌曲当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静坐在板凳上听音乐,而是让学生站起来,在教室中奏音乐,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尽情律动起来。比如:有的学生随着歌曲节奏快慢变化,调整自己跺脚的节奏或双手摆动的幅度,有的学生结合歌词“螃呀螃蟹歌,八呀嘛八只脚”来做舞蹈动作,尽管学生创造的舞蹈动作五花八门,作为老师,可以就学生的舞蹈律动作善意的纠正(但切不可有半点的嘲笑和叽哄),让学生尽情地发挥在音乐学习的情趣,在舞蹈律动下感受音乐作品内涵,掌握音乐节奏,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过程中,进而实现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

三、 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舞蹈表情的实际应用

作为舞蹈的学习,其表情的应用也至关重要,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出舞者与舞蹈浑然一体的美的盛宴,从中感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魅力,否则怎会有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雀之灵》《雀之恋》作品的问世,它不仅在于表演技艺的精湛、模仿孔雀的形象生动,还在于神态变化的空灵表现,表情诠释到位,让我们观众觉得杨丽萍就是骄傲的孔雀,孔雀就是杨丽萍的化身,他们彼此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二)舞蹈律动的实际应用

通过舞蹈表情和舞蹈姿态的学习,最终形成完整的舞蹈律动。小学生的情绪变化相对反复,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保持张弛有度,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以此保证学生的心是随着课堂而转动,而不是在音乐舞蹈停止时还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如此则很容易影响学生之后的上课状态,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舞蹈律动的整体训练。在实际练习时,教师注意先以音乐营造学生跳舞的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特定的环境中绽放,从而进行舞蹈律动的艺术表现。由此引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舞蹈律动。

--> 2021-01-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816.html 1 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之浅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