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军
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贵州省名牌产品、黔东南十佳市民最喜爱的农特优产品……在黔东南天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里,各种名誉挂满堂。
之前进入发展瓶颈的公司,如今焕发出了新活力。而藏在深山中原本不起眼的山核桃,经过挖掘、培育、发展,“野果果”变成了“致富果”。
谭传高是一名普通农户,10多年前发现野生山核桃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没资金、没技术,一直未得到很好地发展。3年前,杭州市富阳区帮扶工作队进驻锦屏以后,了解到谭传高对山核桃项目的执著追求,决定对他进行帮扶。
2018年,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到锦屏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俞小康,到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时,一眼就看出了合作社的山核桃种植技术很低。俞小康挂职之前,所工作的乡镇毗邻临安,所以对山核桃产业比较了解,他说,“以为种山核桃就像种杉树一样,挖个坑种下去就可以了,效益怎么能够与我们杭州的山核桃主产区比肩呢?”
经富阳区牵线搭桥,锦屏县党政代表团于2018年7月到访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双方达成合作意向,重点围绕山核桃、油茶产业开展技术指导、基地试验、人才培训等。
“山还是这座山,林还是这片林,经过专家一指点,效益就噌噌上去了!”在亚林所经济林研究室主任姚小华研究员的指导下,谭传高对合作社山核桃低产林进行改造。通过湖南山核桃换冠嫁接浙江山核桃穗条、湖南山核桃砧木嫁接薄壳山核桃,山核桃品质大大提升,每公斤售价由原来的10元提高到60元;采用碧根果花粉应用到山核桃授粉技术,初果期山核桃产量提高1.5倍以上。
除了亚林所提供的集成应用经济林创新技术支撑外,富阳区帮扶工作组还积极对接浙江农林大学,由校方提供项目科研合作经费,与天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山核桃、香榧良种引进与嫁接技术示范推广”,被浙江省科技厅列入2019年度援黔东南科技计划项目。
“近十年来,锦屏种植了3.6万亩湖南山核桃,多数与杉木混交造林,效益低下。我们通过抓点做样、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帮扶资金、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的叠加效应,助推锦屏山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俞小康说。
“山核桃投资回收周期长、产业链条也长,如果没有富阳的帮扶,我们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目前,谭传高牵头成立的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山核桃基地8000亩,其中浙江山核桃1200亩,获有机野生采集认证5000亩,有机转换认证800亩。“谭小黑”核桃系列产品获评贵州省名牌产品,入驻“云上锦屏”“云商锦屏”“黔农云”等电商平台。
两年来,富阳区还安排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476万元,在锦屏的三江镇令冲村、铜鼓镇铜鼓村实施山核桃产业扶贫项目,新建示范基地1000亩,通过“飞地分红”方式,利益联结13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682户。
近年来,省、州对山核桃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锦屏的山核桃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极大地促进了山核桃产业的发展。目前,锦屏县核桃基地建设3.7万亩,主要分布于铜鼓、敦寨、大同、三江、钟灵等乡镇。其中老山核桃资源面积0.9万亩,近年来新造中幼林2.8万亩。全县山核桃结果面积2.4万亩,年产量3000吨,产值3600万元。锦屏山核桃已获得2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面积为5800亩。
面向未来,锦屏山核桃产业代表谭传高信心满满,要进一步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为主)”模式,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培育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全力拓宽产品销路,更好地引领区域内山核桃产业发展。
锦屏山核桃产业现已形成从种苗、基地建设、高效管理、采收(原料)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科技助推以基地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山核桃这一老优势资源,用心经营出了新的“钱景”。经过后续发展,通过“固定分红+效益分成”利益联结机制,将支持2万人年人均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成为苗乡侗寨的“摇钱树”,成为锦屏脱贫攻坚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