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旭 张民燕 姚敏)近年来,施秉县强化政策落实,用好用活因户施策、民政兜底、产业分红等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让2035名群众解锁“幸福密码”,登上“幸福快车”致富加“薪”。
一大早,施秉县马溪乡塘头村护林员何朝金忙完手中的农活,换上行装,拿起镰刀,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2014年,党的扶贫政策落地,何朝金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他被评聘为塘头村护林员,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再加上子女在外打工收入贴补,一家人全年的收入除去开销外,达到了28000多元。
何朝金自信地说:“我当护林员已两三年了,但是我的职责也就是巡山,保护野生动物,负责(监督)野外用火,负责(监督)乱砍滥伐,也就是这些工作,工作艰苦,我也要克服。”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城关镇白塘村邓德平被聘为卫生防疫消杀员,和何朝金一样享受了国家扶贫政策的阳光雨露,每个月享受800元岗位补贴。
“2014年,邓德平因残致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负责对村公共场所进行防疫消毒,每天开展一次,特别是公共卫生间,他尽管身体残疾,但心存对国家政策的感激,做起事来认真负责,凡是他负责的工作范畴,他都按时完成,不留死角,爱岗敬业,经常得到人们的好评。”施秉县城关镇扶贫工作站杨正春赞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施秉县全力促进“公益专岗促脱贫”,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在挖掘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劳务就业岗位数据库,扎实做好群众岗位推荐促进就业,形成了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性发展链条。
截至目前,施秉县已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余个,已有公益性岗位人员2035名,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780万元。落实外出务工劳务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01.94万元,惠及群众11036人。公益岗位涉及护林员、卫生防疫消杀员、护路员、保洁员等10余种,实现了从“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向“自食其力”的造血式扶贫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