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兴华乡田懂村网格员 韦贵金
2019年4月,身为榕江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的我被派驻榕江县兴华乡田懂村四组担任网格员。
田懂村是水族村寨,我是水族干部,组织上这样安排,为的是让我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我负责的网格内有55户2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89人。自从担任网格员以来,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情放在首位,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摸清底数,补齐短板,提升认可度。
网格员处于扶贫一线的关键位置,在工作中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真正用心用力,直接关系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如期完成。也许以前待在机关工作时间长了,真正到村一线工作,我才深刻体会到基层干部的艰辛。但我克服了家庭困难,摆好心态,端正工作姿态,把心带到了村里,把自己当作村里的普通一员,对照自己的工作职责,百家门用情进,百家难用心装,做群众的贴心人。
田懂村是劳务输出大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80%以上。大多还是18-35岁的青壮劳动力,在家基本为老人和儿童。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期,这些剩余在家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有些汉话都不会说,成为政策实施瓶颈。
为了使国家扶贫政策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和同事们通过“六有”进行政策宣传。一是结对帮扶干部入户有宣传提纲。我们入村入户前要到村作战所领取宣传提纲,确保重点工作宣传到位、宣传不偏向。二是网格员串寨有小喇叭。我们走村串寨时,腰间挂有小喇叭,让政策声音走进巷子。三是作战所有双语配音阁。作战所根据每月工作重点,利用电脑智能配音、水语配音,邀请水族歌师编唱歌曲,形成音频宣传。四是村广播有声音。利用编制好的音频,每天定时播放,创办空中讲堂。五是院坝会有讲堂。我们四个网格定期轮流召开院坝会,精心写好宣讲稿,用感情暖心地讲,增强群众脱贫信心。六是网络有回应。按照一个网格一个微信群,邀请在外面务工的年轻人入群,分块管理,由网格员对群里群众咨询和质疑的问题进行第一时间回应,消除疑虑,争取支持和理解。通过上述“六有”模式线上线下、空中地下立体化宣传,村群众知晓率和认可度得到明显改观。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乡村特别是水族同胞有着一种自然的亲切和责任。入村以来,我主动帮助困难户插秧,对村留守老人倍加关心,经常买香蕉水果看望生活困难的老人,嘱咐他们在家用电用火注意安全,帮助一些不认字的群众协调办理一些业务。
2019年农忙时节,乌格四组村民潘锦和正在为如何跑到《黔东南日报》刊登林权证遗失公告发愁时,我立刻与《黔东南日报》记者朋友QQ联系办理刊登广告。几天后,潘锦和就拿到了刊登公告的报纸,很快办好了林权证。通过这一件事,我赢得了潘锦和的信任,他外出务工前将摩托车交给我代为保管。
2019年正是插秧的大忙季节,一名贫困户拿着家钥匙到我宿舍说:“韦书记,今天我家插秧,寨上有很多人来帮忙,估计忙到天黑,饭我已经煮好了,下午麻烦你去我家帮我做菜。”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欣慰,无形中村里的乡亲们已经把我当成一家人了。
入村以来,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帮助无能力建房的贫困户一起拆旧房建新房、修路护路、搞村寨环境卫生,买水果去看望在县城住院的困难户;对到县城办事的群众主动带路,用心与群众换心,通过一桩桩小事,一件件实事的办理,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通讯员 黄万鑫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