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12日

扶贫帮困解民忧

镇远县羊场镇金盆村驻村干部 罗国超

我叫罗国超,是镇远县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2015年,我成为了羊场镇羊场村8户贫困户的“亲戚”。原本以为“调查了解一下,走访慰问一下”就算扶贫了,却没想第一次入户走访就碰了壁。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我的帮扶户罗奎珍家时的情景。

“你来我家做什么?哪样都没得!”正准备吃饭的罗奎珍没一句好话,连顺带邀请吃饭的客套都没有,自己盛了饭低头吃了起来,看都不看我一眼。

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进了他家坐了下来,想要了解他家里的具体情况,但失败了。

农村有句老话叫“伸手不打笑脸人”。我第二次去他家时,拧了几斤水果,这次不仅说上了话,还吃了饭。经过了解,原来他家2013年以前因没有技术、收入低,成了贫困户,得到的扶持政策比较少,2014年他种了20亩烤烟,收入6万多元,脱了贫。

脱贫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监管。我根据他家的情况,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我把宣传政策作为他家的工作重点,经常嘘寒问暖,给他家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政策解释通了、误解消除了,我成了他家的常客,成了“亲戚”和无话不说的朋友。

我在民情日记里写道:“在群众工作中,只有我把群众当亲人,他们才会把我当家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开展扶贫工作中,努力通过各种政策宣传帮助他们稳定主业,同时引导他们发展副业。在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的同时,引导他们灵活就业增加收入。我给每户贫困户制定了两个以上帮扶措施,多了一些发展思路,起到了“1+1>2 ”的效果,给贫困户脱贫上了双保险。

邓祥玉户因非洲猪瘟无法再养猪,我就想办法帮助她种上了辣椒弥补经济损失。李德森户因其患痛风不能做红白喜事上门服务后,我帮助他鼓励儿子李法兴到武汉务工。

2019年,罗家保户因他家货车在工地出了事故,我便鼓励他要多方面弥补损失,于是他在家编背篓赚钱,儿子罗通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了就业问题,日子不光不受影响,还越过越红火。

经过努力,我帮扶的8户贫困户全部脱了贫,我常常通过微信、电话关注他们的情况,时常去他们家走走,看看有什么困难。我想,自己一定不能当“多余”的人,要争做个“多渔”发展顾问,继续发光发热。

(通讯员 付光斌 整理)

--> 2021-01-12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880.html 1 扶贫帮困解民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