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12日

幸福生活有奔头

施秉县马溪乡九龙村田家沟组村民 田茂亮

我叫田茂亮,是施秉县马溪乡九龙村的村民。以前家里穷,就是天天混日子,现在我享受了这么多的扶贫政策,也学了不少东西,手里也有钱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可有奔头了。

2014年,我因缺技术被评为贫困户。面对着县、乡、村铺天盖地的扶贫政策宣传,聆听着那些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感受着帮扶干部的亲切关怀和无私帮助,我的思想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之后我拿出多年的积蓄5万元和帮扶干部帮助我联系信用社申请的5万元扶贫专项贷款,并联合其他2户贫困户筹资30万元,成立合作社发展林下蜂蛹养殖产业。2015年,产业成效初显,直接获利12万多元,2015年一年我的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远远超过了脱贫标准,经过村民评议、组织考核,我在2015年顺利脱贫摘帽,甩掉了贫困户这顶帽子。

脱贫致富以后,我并没有停下耕耘的脚步,也没有停止奋进的步伐。我还是秉承着大山赋予我的深沉、无私、沉稳的性格,保持着农民身上那种艰苦奋斗精神。这几年来,我总是起早贪黑,从村上到乡里大概有十几里的盘山公路,我每天就骑着一辆摩托车往返九龙村和乡里,向乡林业站和畜牧兽医站的同志请教蜂蛹养殖技术,经过学习和摸索,我总结出了一套林下蜂蛹养殖的独门秘笈。就连乡里畜牧兽医站的同志都夸我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吃苦。由于往乡里跑得勤,乡里的同志几乎人人都认识我,背后大家给我起了个外号,叫苦行僧。我知道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心底里想,苦行僧好啊,没有苦哪有甜,先苦后甜,苦行僧好,我就愿意做苦行僧。

我脱贫致富后并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大山以及和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方村民百姓。在我的帮助和带动下,村民纷纷养起了蜂蛹,搞起了养殖。无论多忙,我对前来请教和寻求帮助的村民都是笑脸相迎,给他们传授林下蜂蛹养殖技术和知识。对于个别家里条件较为艰苦、经济状况较差的村民他还免费给他们送蜂蛹的蜂王,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养殖蜂蛹的蜂王,如何喂食,如何控制温度,如何控制湿度,如何引导蜂王筑巢等等技术。因此,我也赢得了他们的一致称赞。

(通讯员 杨旭 整理)

--> 2021-01-12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881.html 1 幸福生活有奔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