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12日

“特惠贷”打开我的脱贫致富路

三穗县瓦寨镇巴顺村建档立卡户 姜学庭

我是三穗县瓦寨镇巴顺村九娘组建档立卡户,从建档立卡户到“牛”老板的蜕变,我靠5万元“特惠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如今我的养殖场可养殖100多头肉牛,2020年卖了一部分肉牛,现在圈里还有26头。

九娘组十分偏远,交通不便,这里的人们肩挑背驮辛勤劳作仍旧难以脱掉贫困的帽子。我从小生活在这里,靠外出务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长期在外打工居无定所,家中的老人小孩也不能照看。“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要回乡发展产业。”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开始谋划,每天关注脱贫攻坚政策,认真思考适合发展的产业。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养殖非常热爱,便萌生了养殖肉牛的念头。春节回家过年,和家人商量后,很快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2017年5月,我和弟弟姜弟开始筹建自己的养殖场。选址、建牛栏、给牛打疫苗,寻找销路。我事事亲力亲为,不知道怎么给牛打疫苗,就上网学习。一番“折腾”,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养殖事业进入瓶颈期,家中一贫如洗没有任何抵押物,到处借钱无果,我多次想过要放弃。

“现在国家有政策,建档立卡户最高可以申请5万元的‘特惠贷’用于发展产业,由政府补贴3年的利息,你完全符合条件,赶紧去政府申请把你的养殖场做起来吧。”正当焦头烂额的时候,帮扶干部到我家宣传“特惠贷”政策,鼓励我申请贷款。听到“贷款”二字,我起初没什么底气,半信半疑地来到瓦寨镇政府,负责“特惠贷”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一张推荐书,到信用社办理后5万元的贷款立马到账了。

“特惠贷”这个好政策,不仅解决了我资金上的困难,政府还帮贴了3年的利息。去年我卖了十几头牛,收入将近20万元,我还了1.2万元的“特惠贷”,其余的资金用于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等过段时间把牛卖了,我就去把剩下的3.8万元的“特惠贷”还了。

2018年,我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如今,我的养殖事业做得红红火火,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我的带领下,同村的建档立卡户王先禄和王先松也和我一起做起了养牛事业,我们还成立了合作社并对养殖场进行了扩建,现在养殖场可养肉牛100余头。合作社覆盖巴顺村的建档立卡户155户,去年我们拿出近3万元给贫困户分红。

(通讯员 冉菊 整理)

--> 2021-01-12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906.html 1 “特惠贷”打开我的脱贫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