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12日

雷山县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 杨丹丹) 近年来,雷山县始终高度重视多举措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助力传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扩大对外交流,学习非遗知识和振兴民族文化。

积极推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创建,挂牌省州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7所。成功申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同时,苗族歌舞操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常态化列为学校课间操,成全省、全州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一大亮点,举办民族文化“六进”培训会和雷山县民族文化进校园暨“双语”师资培训会,积极开展双语教育,把双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采取特殊措施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创建的文化基础。

抓民族文化抢救传承传播。开展抢救性资料的整理,完成《雷公山苗族古经》收集整理,出版《苗族古歌》《雷山屯堡文化》《雷山苗族儿歌选》等书籍,推进民族古籍数据化,截至目前,已上报古籍条目180余条。

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建设。将民族文化研究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以博物馆建设为主要抓手,推进民族文化研究和展示。雷山县不断提升和完善提升西江苗族博物馆、雷山苗族银饰刺绣博物馆、郎德民俗陈列室,同时还建成郎德非遗博物馆、郎德也改博物馆、南猛芦笙文化博物馆和掌坳铜鼓文化博物馆,为雷山作为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提供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也为国内外游客、专家学者了解和研究雷山苗族历史与文化提供窗口。

抓“双培”传承。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汉语言和实用技能培训,2016年以来,雷山县通过“村村响”广播等途径,开通双语广播试点24个培训11815人次。

抓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推荐申报工作。该县突出民族特色,积极推进特色民族村寨保护和建设。“十三五”期间,雷山县共有19个村寨获得命名挂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9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5所命名传习所,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提供了保障,切实增强民族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 2021-01-12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919.html 1 雷山县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