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13日

黄平县:

发展坝区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 陈雪村 通讯员 吴俊勇 张艾) 2020年以来,黄平县以9个2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聚焦“12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区域化发展。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接续乡村振兴。

突破“难点” 着力突出坝区产业引领作用。全县把9个200亩以上坝区建设成州县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创建样板坝区、达标坝区、一般坝区3种模式。主导优质水稻(鱼、鸭混)+蔬菜、优质蔬菜、优质水稻(鱼、鸭混)+油菜+养蜂+乡村旅游、“八月瓜”精品水果、食用菌、中药材、大棚葡萄采摘观光等产业。以产业增效为目标,加快推进坝区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辐射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招商引资贵州远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耘上侬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山水农业公司、黔东南六源鲜绿色餐饮管理服务公司等17家企业入驻坝区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把握“特点” 着力精准选择特色优势产业。全县本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能长久发挥实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按照“一菜、二药、三养、四强、五优”的思路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重点发展蔬菜为主产业,盘活山坡地,不断扩大太子参和白及种植规模。充分利用黄平县森林资源覆盖率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牛、养猪、家禽产业。大力打造稻田养鱼、林下养蜂、食用菌和精品水果四张名片。截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累计15.6318万亩(次)、产量24.7833万吨、实现产值8.0835亿元。太子参稳定种植面积8万亩,白及、黄精为主的其他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066.89万元,覆盖贫困人口6430户26616人。

突出“重点” 着力选好产业发展模式重联结。全县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党总支+支部+合作社”等模式发展产业,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生产托管、资产租赁等带贫模式,推动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发展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0个,其中扶贫龙头企业13个。全县建立正常运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21个,实现了贫困村100%有合作社,合作社100%有技术团队服务、贫困户100%加入合作社。目前,已实现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全覆盖。

--> 2021-01-13 黄平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150972.html 1 发展坝区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