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秀波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乡贤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忽视。
黔东南州历史文化名人、乡贤坐标孙应鳌,是贵州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也是迄今为止贵州籍学者中学术成就较高的一位。孙应鳌学术思想、文化自成体系,其传世著述不仅在中国思想史、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海外也留下了历史影响。
深入、全面挖掘和开发以孙应鳌为代表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国家文化战略的具体体现。
2027年“孙应鳌诞生500周年”是黔东南州理论界、学术界、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启动并提前布局孙应鳌体系性研究,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当代价值,对推动文化繁荣和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黔东南州历史文化影响力,助推黔东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孙应鳌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孙应鳌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入祀川中“大儒祠”(贵州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后世谓之为“西南三大儒”之一,史称“名臣大儒”。
孙应鳌(1527-1584),字山甫,号淮海,别号道居,贵州清平卫(今属凯里)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贵州解元,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庶吉士,寻改户科给事中,出京为江西按察司佥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湖广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隆庆三年(1569)告病回乡,建书院讲学。万历元年(1573)复出督抚郧阳,后入为大理寺卿,晋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五年(1577)再告病回乡。复起国子监祭酒,后授刑部右侍郎,改南京工部尚书。获授“光禄大夫”,赠“从一品”。万历十二年(1584),卒。后谥“文恭”。
孙应鳌官至尚书,又是贵州建省以来的第一位帝师、第一位天下士子师。后世论之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贵州三先生”之首,是“黔中王门”集大成者和代表性人物。
孙应鳌一生为学为政,历经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德硕有名,政绩有声,著述宏富。为官则清正廉直,锐意改革,政声卓著;辞官归休,则淡泊名利,专心治学,传道乡里。是为一代鸿儒,理学大家,士林典型,颇有阳明之风范。
清万斯同在所著《明史》称孙应鳌“奋起荒徼,以学行知名,为黔中人士之冠”。
清末大儒莫友芝谓孙应鳌“先生以儒术经世,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即以词章论,亦未有媲于先生者也”。
凯里学院赵广升博士认为,孙应鳌在德行、政事、学术诸方面都是贵州最为杰出的历史人物,是贵州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是贵州古代哲学、教育、文学发展历史中最不可忘记的人物之一。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陆永胜教授提出了凯里“清平王学”概念。陆永胜认为,在贵州五个王学重镇中,“清平王学”代表人物、实际开创者孙应鳌是黔中王学黔籍弟子中影响最大的一个。
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路平认为,孙应鳌的著作,不仅给贵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而且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其历史影响巨大深远。
1992年7月,值孙应鳌诞生465年之际,由贵州省哲学学会、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黔东南州社科联和凯里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孙应鳌学术研讨会,开启了全面研究孙应鳌的先河。
纵观孙应鳌研究,学界已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国内多家学术刊物刊发以孙应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多达二百余篇次,其中不乏硕士、博士论文,亦不乏海峡两岸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孙应鳌年谱》、《孙应鳌文集》、《孙应鳌研究》、《孙应鳌思想研究》、《孙应鳌全集》、《孙应鳌集》等专著相继出版,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孙应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总体上看,孙应鳌研究还处在一个学者自发、相对孤立的阶段和资料搜集整理、基础研究的阶段,而理论性研究则处于刚起步即停滞不前的状况。孙应鳌的体系性研究迫在眉睫。
一、孙应鳌研究是我州文化与世界对话的突破口。
黔东南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对话、交流,必须要有自己相对完整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孙应鳌文化的体系性和国际影响,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2027年是弘扬黔东南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和机遇期。以举办“孙应鳌诞生500周年”学术成果展及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为突破口,可大力推动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进而开创国际视野下黔东南文化交流和展示的新局面。
二、研究孙应鳌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发掘、运用好以“孙应鳌文化”为龙头的黔东南乡贤文化,对提升我州学校德育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非凡。
旅游产业离不开文化。以孙应鳌为代表的黔东南乡贤文化,是黔东南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挖掘、开发古圣先贤文化,是黔东南旅游发展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三、孙应鳌研究对提升我州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黔东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美,历代名人俊贤辈出,对黔东南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孙应鳌的学术成就和政治、哲学、伦理、美学、教育、文学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贵州乡贤文化的代表,更是黔东南乡贤文化的代表。既有学术地位、历史地位,也有国际地位;既有本土特点,又有跨领域的共性和时代特征。
以孙应鳌为代表的黔东南乡贤文化的研究开发,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分发挥我州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地区文化差异化的“现实落地”。对打造黔东南文化品牌,提升黔东南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特别是对提升我州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当前正处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而距“孙应鳌诞生500周年”亦只有六年,时间紧、任务重,孙应鳌的体系性研究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孙应鳌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一、成立孙应鳌研究会,开创孙应鳌研究新局面。
立足于与国际文化接轨的战略高度,成立一个政府主导、本土学术界牵头、社会共同参与的孙应鳌研究会,对孙应鳌文化、思想研究进行系统性规划。
建立研究会的保障机制。由州、市政府提供研究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保障,以学术、课题作为研究经费,以社会力量捐赠作为研讨活动经费的支撑,以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行为作为研究会运行经费的补充。
健全研究会的运行机制。由相关学术机构牵头组建专家队伍,体系化规划并实施研究活动。聘请省内外孙应鳌研究专家作为顾问,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研究活动及方向进行科学决策。
同时,创办发行会刊《孙应鳌研究》,构建学术交流平台。
二、以孙应鳌研究为引领建立黔东南乡贤教育基地,开创我州历史文化研究、传习的新局面。
在我州各大院校挂牌设立一批研究中心,利用孙应鳌传世的教育论述为引领,对我州教育先贤及历代教育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研究。
由州教育部门牵头启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州各中小学挂牌设立一批乡贤教育传习基地。以身边教育先贤的德行风范,影响青少年,推进我州德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建设孙应鳌文化展示中心,助推黔东南旅游发展。
通过政府扶持,引进市场机制,利用大数据手段,在凯里市建设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孙应鳌文化展示中心。
孙应鳌文化展示中心与旅游产业结合,市场化运作,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学术活动,构建国学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满足广大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大文化带动大旅游,实现共赢。
四、提前布局“孙应鳌诞生500周年”,推出一批文化产品产业。
值孙应鳌诞生500周年之际,需要用战略的眼光,提前布局学术成果展及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
在此期间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论著、影视作品;打造清平学孔书院和孙应鳌墓、孙文恭公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而助推凯里(清平)古城文化旅游;推出“孙应鳌文化园”等一批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把黔东南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推向世界。
综上所述,成立孙应鳌研究会,设立一批孙应鳌研究传习基地,推出一批孙应鳌文化产品和产业,建立一个高规格的孙应鳌文化展示平台,提前布局“孙应鳌诞生500周年”活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孙应鳌文化本身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新时代显现出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提升文化自信,进而聚合我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组合形成“文化矩阵”,创造“黔东南与世界对话”的机遇,时不我待。
(作者系黔东南州科学决策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