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余贵重
2018年实现“摘帽”,2019年贫困人口清零,2020年全国社会扶贫“丹寨论坛”永久落户,减少贫困人口5.87万人……这是丹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成绩单”。
党旗引领风帆劲。近年来,丹寨县聚焦攻坚责任、攻坚体系、攻坚队伍、攻坚机制和攻坚打法,探索创新党建扶贫“五个三”攻坚战法,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决战决胜优势,彻底撕下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压实“三级”攻坚责任集攻势
“重点扶贫项目推进怎样?边缘户动态监管了没有?……”丹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兴仁镇脱贫攻坚指挥长袁碧华定期到村到户指导督导。
丹寨县建立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联系乡镇和县委常委包乡镇、其他县乡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一联四包”脱贫攻坚责任机制,推动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
“我县实施驻村帮扶工作实绩群众评、村级评、乡镇评,选派干部与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同担、奖同享、罚同受。”丹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明富介绍“三评三同”考核管理机制。
责任是动力,通过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攻坚责任,形成上下一盘棋的脱贫攻坚“责任链”。
建立“三大”攻坚体系筑堡垒
“在决胜关键时期,我们村里实行一天一调度……”兴仁镇摆泥村脱贫攻坚指挥长侯乾勇说。通过建立县乡村指挥作战体系,强化统一指挥、统一派单、统一作战、统一调度。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通过优化设置农村党总支部45个、党支部71个,积极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网格上,不断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今年村里合作社种植硒锌商薯140亩,产值可达26万元。”南皋乡石桥村支书王兴武乐呵呵地说。丹寨县狠抓县乡村三级扶贫合作社建设,全面发展壮大蓝莓、中药材、茶叶及生态家禽等特色产业。
堡垒是基础,通过优化指挥作战、组织建设和抱团发展三大攻坚体系,不断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配强“三支”攻坚队伍促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冲在最前面、战在最前沿……”扬武镇番瓮村第一书记潘海灵克服父母重病瘫床困难奔赴攻坚战场。
尽锐出战,精准发力。丹寨县选派435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增派997名攻坚队员向深度贫困集聚,把能打仗、会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干部选派到攻坚一线。
“作为一名兵支书,要把军营作风带入攻坚战场……”兴仁镇烧茶村支书杨秀贤说。丹寨县深入实施“三育”工程,选优配强一批“领头雁”,精心培育村级后备力量561人。
队伍是关键,通过精准选派“急先锋”、精心选配“领头雁”和精确选育“后备军”,切实选优配强三支攻坚队伍。
定制“三个”攻坚机制强本领
“2016年以来,我县提拔或使用扶贫干部154名,晋升扶贫干部职级183人。”丹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文平说。
本领强,干劲足。通过制定扶贫干部能力提升机制,2020年县委党校培训扶贫干部9期957人次,依托帮扶资源培训扶贫干部7期640人次,选派干部到对口帮扶城市跟岗学习85人。
“通过现场手把手教,提高了种植技术,确保了商薯产量。”省级科技特派员洪乃梅说。通过整合“土专家”“田秀才”等建立产业技术专家库200人,精准匹配六大扶贫主导产业,开展农技“订单服务”,深入基地“集中会诊”。
机制是保障,通过制定扶贫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和人才服务引领三个攻坚机制,切实提高决战决胜能力本领。
优化“三项”攻坚打法促脱贫
“开展懒转勤行动,帮促全村出了名的‘懒人’李金熬转变成脱贫示范户,‘酒鬼’李文洪转变为脱贫光荣户……”排调镇也要村第一书记杨云说。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通过深入实施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三转”行动,实现懒转勤1378人、勤转能13001人、能转富4464人。
“在合作社和产业链上建支部255个、党小组302个,村级集体经济均达5万元以上……”丹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曾菲说。通过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上、建在产业链上,创新党政联抓、党企联推、党社联建和党群联干的“红四联”模式,发展林药3.2万亩、林禽32.5万羽、林蜂1.2万箱。
打法是举措,通过优化“三转”“红四联”“党社联建”三项攻坚打法,不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