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15日

带领乡亲脱贫困

从江县东朗镇人大代表 潘寨福

我叫潘寨福,是从江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也是东朗镇第一届人大代表,现为“苗谷村寨福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在脱贫攻坚中,我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发展产业,创办养殖合作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7年6月,经村“两委”牵头,由我组织成立了苗谷村第一个合作社“苗谷村寨福种养殖合作社”,自己拿出5万元作为合作社启动资金。通过跟着“政策”走,积极动员群众参加合作社,组织技术培训提升技能水平,主动对接市场解决销售问题,蔬菜、食用菌、辣椒、蓝靛等种植项目大获成功。合作社由成立之初的7户7人,发展到目前258户1281人。

产业致富才是硬道理。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我们没有“等、靠、要”,借国家扶贫政策春风,我和苗谷村群众找出了一条自己的“致富路”。

通过公司产品回收,合作社组织培训及销售,群众生产的方法,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产业。2018年,建成东朗镇第一个辣椒育苗基地,积极竞标东朗镇线椒种植(苗木)项目,销售辣椒苗200万株,收入40万元。2019年建成东朗镇第一个食用菌栽培基地,新建菌棚16个,种植食用菌18万棒,覆盖贫困户85户,年创收入达94.5万元,带动了苗谷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020年建成东朗镇第一个板蓝根种植示范基地,带领45户贫困户,种植板蓝根80亩。亩产3800公斤,每公斤1.2元,收入36万余元,户均增收8000元。2020年11月,合作社又与公司签订2021年板蓝根育苗协议,育苗200万株,每株0.2元,预计收入40万元。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人大代表,我时刻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特别是部分45—50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文化素质较低,普通话交流不便,外出务工困难,我积极动员这部分群众加入合作社,一起发展种植产业,让群众“不出远门”也能增收。同时,在今年合作社“一年两种”农忙时节,组织因疫情滞留在家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每人每天100元给予发放工资,有效解决了因疫情期间赋闲在家贫困户就业问题。3年来,共有6012人次在合作社务工,累计发放工资60万余元。

脱贫出列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我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通过勤劳双手创造美好新生活。

(通讯员 杨光攀 整理)

--> 2021-01-15 1 1 黔东南日报 c151078.html 1 带领乡亲脱贫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