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15日

“鼓藏节”的美丽传说

鼓藏节上的苗族姑娘 (通讯员 石虎 摄)

苗族鼓藏节 (图片由凯里市苗学会提供)

○ 潘德胜(口述) 皮悟炳(整理)

“在那巍峨的苗岭山上,住有苗家美丽的村庄。木楼吊,花桥长,溶洞多似蜂巢房。远方的客人啊,这次去了又再来,苗家老幼欢迎您,悠扬歌声伴你醉苗乡。在那碧绿的巴拉河旁,住有苗家幸福村庄。芦笙吹,铜鼓响,龙船集会冲千浪。远方的客人啊,请你再到我们苗乡来,苗家儿女欢迎你,醇香米酒敬你入梦乡……”客人们弯腰抬着礼物,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不停地地向主人频频挥手。阿——喝——这是三棵树镇南高寨过鼓藏节的主人送客的一个情景。

鼓藏节是巴拉河沿线村寨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十三年一次。这一天,人们抬着糯米、鸭子、鱼、酒成群结队四面八方向寨子里走去。整个寨子经常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烟雾弥漫,礼花满天,五彩缤纷,爆竹和礼花炮从中午一直放到深夜。当夜,家家户户的所有亲朋好友全部到位,客人们吃着糯米饭,喝着自家酿的纯米酒,品尝酸汤鱼、苗王鱼、啤酒鸭、牛杂、凉拌折耳根、瓜汤、鸡稀饭,赞口不绝。第二天早晨5点钟,天还没亮,鼓藏头家最先杀猪,之后,各户也相继杀猪,猪叫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午饭时,每人吃坨坨肉,吃得合不拢嘴。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家家打糍粑,主人客人一起打糍粑、吃糍粑,其乐融融。第四天,全寨的主人和客人老老少少都到埋鼓的地方举行祭鼓仪式。仪式结束后,人们就吹起了芦笙,跳起了铜鼓舞,享受着这期间美好的时光。活动在蓝天白云底下,青山绿水之间,笙歌悠扬,银花闪烁,飞歌传情,热闹非凡,直至到第十四天送客走后才算结束。这个特别隆重,特别长久,特别神圣的节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南高寨有个青年叫王香,穷得床上没被窝,灶上没锅瓢。但他特别讲究打扮,跟地主打工得来的血汗钱全部用来购包头巾,黑色农家布衣裤,脚上穿着白底布鞋。每天洗脸都用皂角荚洗,脸儿白里透红,配上弯弯的浓眉,清亮的大眼,苗条的身材,他不知不觉成了巴拉河沿岸有名的帅哥。他又爱学唱歌,他学会的歌就像巴拉河滩的细砂,载七船往下游,载七船往上游,数也数不完。

一个月光朦胧蛙声如潮的晚上,王香和一群小伙子们到西江苗寨游方,一声声清脆响亮的口哨场穿过苗寨上空。姑娘听了口哨声,急急忙忙从屋里出来,走进游方场上寻找自己的意中郎。一个彪形大汉挤到一位姑娘的前面,说“阿榜,我爱你很久了,嫁给我吧!我有的是胆子和力气,保证你天天穿新衣,吃香糯,喝甜蜜”。阿榜唱起歌来:“月照才将晚饭吃,就听阿哥哨声响;阿哥哨声一吹响,振得阿妹多心慌。”彪形大汉哑口无言,偷偷躲到后面去了。王香趁机挤过去,一看阿榜美若天仙,心里一动,唱起歌来:“想吃白米勤种田,想吃白菜勤挖园,想吃鲤鱼勤撒网,想妹结伴勤来连。”阿榜看王香长得英俊,兴趣来了,唱:“哪里来的帅哥哥,话语这般甜蜜蜜;哥提鲤鱼下深潭,要想榜妹勤来谈。”…… 不知不觉夜深了,公鸡喔喔地叫。阿榜唱:“夜深了,鸡叫了,散呀哥,散呀哥。”王香唱:“想妹呀,想成疯;摸爬哟,也要来。不得榜妹定情物,站到天亮不愿散。”阿榜羞答答地把一张花巾送给王香。王香拉着阿榜的玉手说:“我家的屋顶大像天空,我家房子的柱子大像古树,我家的洗脚盆大像巴拉河。你到南高暗访时,看见花巾挂在柱子上,那就是我的家。”

游卯的时候,阿榜悄悄到南高寨暗访。她走到绿树成荫的干弄秀时,累了便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这时几只鸟在树上欢叫,阿榜便抬头向上看。啊!在一棵粗大的楠木树上挂着一张花巾,这张花巾多么熟悉啊。阿榜低头看巴拉河后明白了:王香家就是大自然,王香根本没有家啊!想到这里,阿榜哭成了泪人。

王香知道阿榜来了,急忙找大富人家告你帮忙。王香在告你家打工五六年了,对于王香的请求,告你答应了。他叫两个丫环打着伞把阿榜接进家,又喊亲朋好友来喝喜酒,把王香和阿榜送到新房,阿榜看房子宽敞,高朋满座,新房漂漂亮亮,答应跟王香一起生活。

好景不长,半个月后,王香带阿榜离开告你家住进牛圈。这时,阿榜知道王香是告你家的长工,是一个穷光蛋,但是生米已成熟饭,只好跟王香相依为命了。不几天,阿榜的裤子被偷了,再过几天,阿榜的衣服也被偷了,她无法,只好光着身子在阳光下干活。告你看不下去了,给王香几块银元,让王香去丢想(集市)购衣服裤子给媳妇穿。王香接过银圆,急忙去丢想。其实,阿榜的裤子和衣服是被彪形大汉偷走的,他在远处看见王香去丢想,立即用暴力扛着阿榜跑了。王香购得衣裤回来,不见阿榜,他心痛得号啕痛哭。从此,王香的泪水呀,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

一天,告你喊王香、引定、金上、翁下、波乱到家里说:“我有一片树林,你们砍去出售,得的钱我要三成,你们分七成,你们看如何?”王香想去找阿榜,便站起来说:“我同意。”引定胆子大,敢捉野猪,但家里确实缺少盐巴,坐着声音洪亮地吼:“好!”金上力大无穷,可拔动一棵大树,但他未走出南高寨,也想出去别的寨子看看,表示跟大家上路。翁下想学做木材生意,便点点头。波乱非常勤快,每天早晨,当人们刚起床,他已经割得一挑草回来了,他举手说:“明天动工吧!”

第二天,引定带领大家砍倒几十棵树,接着把树编成木排,划着木排向下漂流。当他们漂流到一处叫丢省久的地方,木排冲到深潭底部才浮上来,幸好他们紧握着木排不松手,否则没命了。漂呀漂呀,他们漂过了九十九道弯,到达一个叫革东的地方时,遇见了一个漂亮的年轻妇女在河边洗衣服。王香仔细一看,正是他日思夜想的阿榜。他大声喊:“阿榜——!”阿榜也看见了王香,大声应:“哎——!你们靠岸边来。”木排靠岸了,王香拉阿榜的手都颤抖了:“阿榜,我想你不得了,跟我回家吧!”阿榜老实地说:“你是长得好看,没有真本事;你只好个嘴巴,没有男子汉的谋略;连自己的老婆都保护不了,我嫁给你没有安全感。我已生儿育女,不跟你回去了。”王香不甘心,“你带我们到你家吃个午饭吧!好坏也是夫妻一场。”阿榜说:“不,我丈夫那彪形大汉是个强盗,我怕你们见面打起来不好。还是各走各的吧!保重啊!”说着说着,阿榜眼里也流出了泪水。

木排又向下游继续漂流,漂了几天几夜,漂到一个叫河浑黄的地方,把木材卖给当地的一个富人,赚了120两银子。当时这个地方在过节,人们吹芦笙、敲铜鼓,男男女女围一圈又一圈,十分热闹。引定带他们到鼓藏头家,在吃肉喝酒中,引定指着竹管做成的乐器问:“这是什么东西?”鼓藏头说:“它叫芦笙。我们苗族多灾多难,人们天天在哭,没有心思做活路。现用它替我们哭,我们才安心做活路、养儿育女。”引定又指着圆圆的物件问:“这又是什么,有何用意?”鼓藏头解释:“这是铜鼓,用青铜做成,敲击时可发出声音。我们击鼓跳舞,一是传递消息,聚集族人抵御外敌;二是击鼓祭祀祖先,驱妖降魔,祛病消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引定他们听得入了神。酒后,引定、王香等进入会场,跟寨上的群一起吹笙敲鼓,跳舞唱歌。他们在铜鼓的音响中忘掉苦难,憧憬美好未来。离开时,王香他们用120两银元购得一对芦笙和一个铜鼓,然后脚不停息回到南高。

引定、王香他们刚进寨子,告你立即向他们要木材钱,妻子们也赶紧过来索要钱购盐巴、针线。引定上气不接下气,说“我用钱购芦笙和铜鼓了,钱用完了”。告你和妻子们的骂声不绝,平时口如悬河的王香,这时也哑口无言。恰在这时,山中老虎下到寨子找食物吃,告你和妻子们吓得面如菜色。紧急关头,引定站起来敲铜鼓,金上用木鼓在铜鼓后面助音,翁下随着铜鼓的声音“隆冬舞,隆冬舞”的节奏跳起舞来。宏大的铜鼓声,吓得老虎跑回山林里无影无踪。告你看见这个鼓能驱赶虎豹,也带动妻子们跟着跳舞,随后整个寨子的老老少少也参加进来跳舞,还杀猪宰牛庆祝。周围九村三十八寨的人听了,也闻风而来,整个寨子不知不觉一过就是十三天。在欢乐的舞会中,有十三个青年去跟来跳芦笙铜鼓舞的外寨姑娘结成连理,一时成为美谈。后来告你与引定、王香、翁下、金上、波乱商量,把鼓藏节作为南高最大、最神圣的节日,每十三年过一次。商量完毕,把鼓埋在波乱家门口的院坎深层土下。

从那时起,王香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不仅练歌,而且干活勤快,经过十多年努力,日子日渐富足,购置了20亩田、10亩土,一头水牯牛,建成一栋吊脚木楼。不知不觉,十三年一度的鼓藏节又到了,南高寨沸腾起来,十里八村的姑娘也来了。在吹芦笙讨花带中,王香看见阿榜也来了,就向她讨花带。阿榜被强盗抢走后,十分挂念王香,后来丈夫死了,她知道王香人变勤快了,并且还没有成家,就来南高寨过鼓藏节。看到王香向她讨花带,她开心得不得了,于是停下舞步,把一张花巾挂在王香的芦笙上。

“中了……”告你大喊,在芦笙场上的人群也一齐高喊:“中了……中了……”欢呼声惊天动地。王香和阿榜破镜重圆。

从此,南高寨鼓藏节代代相传。

选自《凯里文史旅游故事》

--> 2021-01-15 1 1 黔东南日报 c151106.html 1 “鼓藏节”的美丽传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