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贤和) “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真正惠民的关键。
近年来,镇远县聚焦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以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扶持、利益联结为抓手,积极搭建“致富桥”,拓宽致富渠道,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从“忧居”到“优居”、从山村到城镇、从下田到上班,彻底地挪穷窝、斩穷根,大步迈向全面小康。
“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刺绣的图案设计、花色搭配、针法和技巧,现在绣的这幅作品是要销往国外的订单呢!”参加完镇远县“拾遗民间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的手工刺绣培训班后,氵舞 阳镇东城社区居民马天荣在家做起了“绣娘”,绣品销路有合作社保障,“绣着花、带着娃、挣着钱、养着家”成了她现实的生活写照。
“让搬迁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培训,结业即就业。这是他们的意愿,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该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邰胜彪介绍说。
镇远县按照搬迁群众“点单”,服务中心“配菜”和“输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按需培训到就业推荐相结合的培训活动,解决培训到就业“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该县共引进企业和培训机构走进搬迁小区开展就业培训23次,受益人数达1002人。
培训只是基础,实现稳定就业才是关键。围绕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该县打出了扶贫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劳务输出就业的“组合拳”。
走进镇远县东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贵州铭诚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员工们在各自的生产岗位上熟练地做着手里的活。
“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可以照顾小孩又有工资拿,真好!”今年31岁的王莉忙着手中活,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她有着多年服装生产工作经验,人勤手快,按照计件来算,每天能有一百块钱的收入。
与王莉不同,原来家住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律令村蛮溪组的钟朝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该县涌溪乡新城社区,他和妻子都受聘成为了小区的保洁员。
“搬到这里住新楼房,还有班上,交通、医疗这些都方便,比在老家强多了。”钟朝科高兴地说道。
除了就近就业,该县还紧盯搬迁群众“一户一就业”全覆盖目标,做好就业信息收集,通过不断收集企业用工需求,针对搬迁群众开展线上和线下招聘。特别是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这股东风,将搬迁群众的就业意愿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及周边地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共推荐就业岗位2300余个,实现外出浙江省就业760人。
同时,该县鼓励有意愿的搬迁群众自主创业,通过创业指导、政策扶持、金融服务等方式帮助创业群众把事业做大做强。还统筹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迁出区和安置点等多方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搬迁群众收入来源,增强生活保障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