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南哨镇南北通社区网格员 邰昌琴
“妹,我看这次选派名单上有你名字,你要去南哨?”
“是的,爸,我也看到了您的名字,是去南加吗?”
这是2019年7月我与父亲的通话。7月23日,背起行囊,我和父亲同时踏上了下乡扶贫之路,他前往南加镇合心村,我来到南哨镇南北通社区北鲁村。
我叫邰昌琴,今年30岁,是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工作员,也是北鲁村网格员。
初到村里我很迷茫,父亲便鼓励我:“万事开头难,北鲁村是苗族地区,利用好自己的苗语优势,见面三分笑,常去群众家里走走,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我也谨记父亲教诲。
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分析贫情。入村后仅用一个月我就走访了所在网格的全部34户,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经济收入情况。掌握村情,摸清底数之后,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
我只是一名工作没几年的普通干部,无法带来资金技术支持产业发展,这让我很困惑。于是我又向父亲“求救”,父亲说:“多多关注和利用现有的政策,为他们解决平时的小事也是一件好事。”
我开展走访政策宣传,通过户户见房屋透风漏雨整治3户;发动群众参与修建卫生厕所11座;完成人畜混居整治4户,使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帮扶户吴运奎是一名聋哑人无法外出务工,得知镇里还有公益性岗位名额,我立马为他申请“保洁员”岗位。去年疫情期间,其女吴秀花正是高三下学期,家里电视坏了无法上网课。得知情况后我心急如焚,立刻联系了我的“娘家”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争取到“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项目的捐赠,将电视送到了吴秀花的家里。
上了年纪的父亲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表格怎么填写、资料怎么上传、数据怎么录入等难题时,也会让我教他方法。一起驻村后,村里的事就成了我们讨论的话题,交流扶贫方法,传授工作经验,父女亦如战友。
2020年5月父亲光荣退休了。6月份迎“国检”的时间,我一直不曾回家,父亲则每天都要打电话来关心我在村里的情况,仿佛他也在迎检一样。
但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020年6月19日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电话说父亲心脏骤停正在抢救,9月11日昏迷了近三个月的父亲还是走了。
时不时翻开父亲退休那天发来的消息:“你们姐妹都长大了并能接班工作了,我也可以休息了。”看到这句话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总喜欢把我高高举起;长大后我成了你,才知道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通讯员 欧阳章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