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什么”“怎么调整”?我州立足资源禀赋、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发展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小的“短平快”优势产业。
2020年以来,我州在巩固上年度调减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调减低效农作物面积7.9万亩,完成调减计划的100%,为全州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实现快速增长腾出了空间。
农村产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离不开人的努力。
近日,省教育厅对贵州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优秀工作者给予通报表扬。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教师吴格娥获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先进个人”。
吴格娥10年来坚持为革一枇杷做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攻克了枇杷大小年结果和产量低的难题,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枇杷保姆”。如今,枇杷成为了台江县革一镇特色主导产业,种植面积8000亩,2020年总产值 2500万元,直接带动1200余人就业脱贫。吴格娥为服务地方农村产业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此外,我州积极探索建立“电商+合作社+农户”新模式,持续深化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推进绿色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进军营。截至2020年8月底,全州订单农业数量33.86万吨,订单农业实际销售数量12.74万吨、订单农业实际销售金额16.1亿元。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十四五”时期,我州将持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奋力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