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20日

乘上协作东风的“雄鹰”

天柱县社学街道金山村村民 熊英

我叫熊英,是天柱县社学街道金山村人,从小我就是一个敢于追逐梦想的人,我渴望有一天能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

2014年7月,我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到贵阳一家电器公司当技术员。2018年5月,接到母亲患病的消息后,我果断辞职回家,照料母亲,接起母亲养鸡的担子,开始了我一直存在心底的养殖之梦。

戴着“返乡创业女大学生”的帽子,一开始我是不被看好的,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但我并没有气馁,而是凭着坚韧的毅力把鸡养好。2018年的出栏量就达到1.2万只,纯收入12万多元,一家人也胜利脱了贫。

2019年原本计划在年底出栏的3000多只土鸡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滞销,活禽不能上市,不能走村串寨,每天投入的料就是800多元,一家人都傻了眼。

好在浙江省余杭区到天柱挂职的帮扶干部知道我的情况后,主动帮我出谋划策,在我家搞了一场“滴水公益”消费扶贫直播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帮助我卖出土鸡800多只,直播活动让我看到了打破疫情影响,突破滞销堡垒的新希望。

2020年4月,我主动报名参加天柱县东西部协作举办的“致富带头人网红”培训班,学会了网红直播带货和“云端销售”。余杭区的帮扶团队还帮助我开设了电商平台,并将我的土鸡注册为天柱县山地“马拉松鸡”品牌。同时,县里面引进的联合润农公司帮助我解决了屠宰、冷链、物流问题。

新的销售路径打开后,我滞销的2000多只土鸡通过电商一下子“飞”到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138元一只的土鸡居然供不应求。

如今,在直播销售土鸡方面,我成了一只真正的“雄鹰”,在直播间,我能够很好地向顾客们介绍本地土鸡的品质、特色和优点,每次直播粉丝观看量就达到1万人,优质的土鸡也让我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除了销售我自家的土鸡外,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我也帮助其他农户销售土鸡。我是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才能继续发展的我的养鸡产业的,所以我致富了不能忘了乡邻。

(通讯员 杨庆松 整理)

--> 2021-01-20 1 1 黔东南日报 c151357.html 1 乘上协作东风的“雄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