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罗云召) “十三五”以来,黄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普及十五年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发展核心工作来抓,把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行,通过建立“三结合”建设机制、“三融合”办学模式、“三联合”教研体系,强力推进小幼连贯制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普及率得到较大提高。目前,全县3-5周岁的常住适龄儿童9145人,在园人数8316人,入学率达到90.93%。
探索形成“三结合”的建设机制,更新理念创建小幼连贯学校。近年来,农村婚育率普遍下降、适龄儿童少年随外出务工父母就近入学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大面积实施,导致农村小学规模逐年缩小,多数农村小学面临撤并问题。在“普十五”攻坚期间,黄平县坚持以“盘活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增加农村幼儿就读学位”为原则,大胆探索形成保留小学校点与幼教实用改造相结合、群众意愿与就近入学相结合、课程设置与设施配套相结合的“三结合”建设机制,以“小幼五年连贯制”为主,在本县创建了小幼五年、小幼九年连贯制学校。“三结合”建设机制运行后,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不愿撤并小学的重大矛盾问题,缓解了长期以来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尴尬窘境,更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学龄前儿童入园远、入园贵等难题。
试点推行“三融合”的办学模式,打破常规实现小幼衔接互通。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小幼连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该县借助州级小幼连贯制学校质量提升项目和国家教育部小幼连贯制项目,确立了重安镇望星角小学和枫香小学两所小幼连贯学校为试点学校。投入近200万元,给学校增添了户外积木、大型攀爬组合玩具、木箱、滚筒、图书等设施设备,试点推行“三融合”的办学模式,目前在小幼衔接互通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一是领导体制与管理机制相融,二是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相融,三是幼教课程与小学课程相融。三融办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发展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小幼衔接互通。
建立完善“三联合”的教研体系,凝心聚力提升小幼办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学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关键是教师,核心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目前,全县幼教运行单位共92个,其中独立幼儿园53所,小幼连贯制学校39所。全县组建了1个幼教集团总园和4个片区幼教集团园,由县委编委行文明确了14个中心幼儿园,其中7个中心幼儿园已建成幼教资源中心。为了有效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该县尝试建立了“三联合”的教研体系。一是教研指导责任区与集团园联合,二是教研联合体与资源中心联合,三是中心幼儿园与村级校点联合。该教研体系在有效推动农村幼儿园的整体发展、促进幼儿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的交流互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