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25日

宣威镇岩莺村:

路通产业兴

本报讯(通讯员 何乾 莫慧 袁文雨) 一左一右,两袋肥料紧实地捆绑在马背货架上。1月18日,麻江县宣威镇岩莺村52岁的村民李德材和他的马,走在正在修建中的通村路上,赶往自家3公里外的田里准备施肥。

“同一段路,以前走田坎,不足半米宽,牵马要千万个小心。”李德材停下来,抚摸着比他矮一个额头的驮马,指着脚下的通村路说,“这路春节前后就能修好。虽然后面一段现在还没做水泥硬化,但你看看这平整好的路基,我的马可以大胆走,不用担心掉田里。”

岩莺村位于麻江县宣威镇,李德材走的这条通村路从2020年10月开始修建,预计2021年2月中旬完工。

走在李德材前面的,还有两位牵马的村民,但对如今的岩莺村来说,马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用马驮物料,更是不常见了,而这则得益于通村路的修建。

“以前,岩莺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道路条件很差,出行全靠肩挑马驮,那时村里有100多匹马。”岩莺村副主任陆启文回忆道,田里作物运输不出去,也没人愿意到村里面来发展。村民售卖农特产品,需要辗转数公里,才能装车运输出去。

2018年,为解决产业发展的掣肘,岩莺村正式修建了第一条通村路。

“当时多方联系到一个种植大户,他到我们村发展60亩烤烟,但前提是必须建一条产业路。”陆启文说,为给村里争取到这个发展机会,经过多方联系,最终修建了这条路。

长不足2公里,但这条路是全村发展希望的新开始。

路修好后,沿线两旁的土地,从此前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来往的村民多了,繁忙的时候,车鸣声更是此起彼伏。

马变少了,但货物运输量变多了。

“村民看见了产业路带来的实惠后,都希望把路修到自家的田间地头。”陆启文说,为此,2019年,村里考察之后,又修建了一条同样长的产业路。这第二条路,则为村里带来了又一份产业:池塘养虾。

看着正在修建的第三条通村路,岩莺村村民吴和全充满期待,直称它将是改变生活的“阳光大道”。

“村里原先修建的两条产业路,沿线的产业都发展起来了。现在修建的这条路,连接村里最好的一片水田,有300多亩,路修好后肯定会带来好效益的。”对吴和全来说,路通即产业通,是岩莺村的既往经验也是未来的美好希望。

--> 2021-01-25 宣威镇岩莺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51614.html 1 路通产业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