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1月27日

做群众工作要多点“人情味”

○ 王树鹏

做群众工作,除了讲政策、懂法律,还要懂得农村社会的人情世故。干部在基层一线工作首先要学会尊重人,站在群众立场去处理问题。

驻村工作时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村中一位老人找到驻村干部申请农村低保,但客观上他家的条件不符合“吃低保”,驻村干部耐心给他讲了政策后,老人不仅不听,反而一边怒骂,一边用拐杖往往我们的干部身上戳。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是把老百姓关起来,还是对他不理不睬,或者继续给他讲政策,再或者和他吵一架,比比谁声音大,这些都不是好方法。

在面对群众的不合理诉求,不妨换个干部给他倒杯水,告诉他过后会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事后再亲自到群众家中去,自己掏钱买点水果,或者拿点吃的,到群众家中“拉家常”,讲点群众话,听听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确实遇到的困难,用真诚、真心来为群众讲解国家的政策,多点人情味的工作方法,化解他们心里的“疙瘩”,用实际行动赢得信任和支持,工作自然也就好做了。

曾几何时,一些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有理不让人”“得理不饶人”,在群众面前喜欢来“硬”的,摆“冷面孔”,说“狠心话”,上“硬手段”。群众对此不仅反感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太多“官腔”,方法缺少“人情味”,很多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把小事搞大,大事搞炸,简单事搞成了复杂事,干群“鱼水关系”变成“水火关系”。

群众心中有杆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对我横眉冷眼,我就跟你对着干,又不到你锅边去蹭饭”。将心比心方可心心相印,以心换心才能赢得人心。干部只有学会尊重人,经常换位思考,时刻不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始终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换得群众的通情达理和理解支持。如果不注重方式方法,态度生硬、方法粗暴的话,最终只会让群众伤心失望、怒目相向。

当然,面对那种软硬不吃,一点不讲道理的,也要拿出雷霆手段,来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不让那些真正的刁民破坏党和国家制订的方针政策,以此更好地维护好人民群众大众利益。

--> 2021-01-27 1 1 黔东南日报 c151731.html 1 做群众工作要多点“人情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