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远口镇广万村村民 潘敬红
我叫潘敬红,天柱县远口镇广万村人,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我立足村里的山地资源,发展养猪产业,不但自己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而且还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产业脱了贫,村民们都叫我“野猪王”。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央视《致富经》栏目中看到有人喂养野猪的成功典型,便萌生了养猪念头。
万事开头难。虽然当时有了计划,但手中也没有钱,心里干着急,当时我的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偷偷地跑回娘家借了3000元递到我手中,这成了我仅有的启动资金。
得到家人的支持,我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于是我到集镇买了7头母崽猪,在山上进行放养。
广万村森林资源丰富,竹林茂密,是生态养殖的好地方,山上经常有野猪出没,有一次,我的几头母猪差点被野猪“拐跑”了,我找了好几天才找到。
为了找野猪和观察野猪的生活习性和规律,我在山上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还陪猪群上山下山,猪跑到哪里人就追到哪里。为养好猪群,我还搬进深山里与猪“同住”呢!有的亲戚朋友看到我这种养猪做法,他们都无法接受。
尽管有人不理解,但我并没有动摇。因为我认定,既然选择了养猪,就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猪养好。
在我的训练下,只要我一唱歌,猪就会聚拢过来。
在养殖期间,我也得到县畜牧专家的帮助,经过多次试验,通过野猪与本地白条猪杂交的品种有着二元杂交优势,不仅抗病力强而且产仔率高,生长速度快、酮体瘦肉率高。
通过精心的养殖,2015年底,猪崽从当初的8头发展到60余头,2016年首批出栏30余头,纯赚5万元。随后我主动向村“两委”递交了脱贫申请书,通过了审核评议,2017年,我顺利地摘掉了“贫困帽”。
有了经验,有了资金,我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2017年,我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发动8名贫困户通过“特惠贷”资金入股,牵头成立了宏源生态野猪养殖合作社,猪的数量也发展到了100余头,不仅自家走上富裕之路,还带动入股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2018年,我先后被授予“全州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黔东南州2018年脱贫攻坚艰苦奋斗脱贫家庭”。
养猪成功后,有很多人夸赞了我,但我跟他们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村里人一起脱贫致富。”
(通讯员 王岩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