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2月03日

激活生产要素 壮大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 榕江县“社社联建”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探索实践

○ 廖朝圣 彭德乔

榕江县地处雷公山、月亮山之腹,都柳江之滨,辖19个乡镇街道、263个行政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712户、118900人,贫困发生率35.54%。近年来,榕江县大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积极引导农村信用联合社(农村商业银行)参与互助共建,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合理选择产业,规范财务管理,创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社社联建”发展模式,取得了“激活生产要素,壮大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阶段性成果,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创新突破路径,对榕江县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蓄力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榕江县脱贫攻坚理论研究课题组依托重点课题《榕江县“社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联建研究》,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调研、会议座谈等形式,在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该报告,以期“社社联建”模式在巩固脱贫成效、蓄力乡村振兴中得到参考运用。

一、基本做法

(一)政策设计

“社社联建”的政策目标是:助推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健发展,提高金融信贷扶持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振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社社联建”的条件:基本账户在县信用联社及其所辖网点,符合榕江县规划行业,原则上成立一年以上且资产规模10万以上,经营正常、规范,无重大不良记录。

农村信用合作社加入“社社联建”的条件:发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低息让利、上门服务和当好产业指导员和财务指导员“两员”的特殊职责。结合合作社现有产业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六大产业,指导帮助合作社做好产业选择,明晰发展方向;帮助合作社做好记账工作。由信用社片区“金融指导员”组织“财务顾问”,以集中培训和“一对一”指导的方式,指导服务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记账工作。

(二)基本做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榕江县“社社联建”主要运用了“五先五后”的工作法。

1.先建立“专班”,后开展“专项”工作。榕江县成立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推进专班、理论研究专班,其中领导小组办公室、理论研究专班设在县委办,工作推进专班设在县信用联社。领导小组实行日汇报、周调度、月总结,推动工作落实,强力推进“社社联建”工作有效开展。

2.先规范“理账”,后“理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最终是经济的发展。这次“社社联建”工作的“理财”,就从“理账”开始,消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糊涂账”。为此,榕江县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明确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规范管理、产业引领和金融服务”三大行动。各乡镇组建了由单位负责人负总责、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的后援团队。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挥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派出48名信贷业务员长期活跃在乡村一线从事金融服务,开展集中培训和一对一指导服务。

3.先优化合作社“平台”,后明确产业扶持“对象”。为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台”,榕江县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社社联建”的条件,在全县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摸底,统计全县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星级评定,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质量高低分级,明确正常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78家。通过开展“空壳社”清理、整合新建专项行动,注销“空壳社”79家,新增注册15家,实现全县261个行政村都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入社。在第一阶段,选择产业规模和带动就业效果较好的试点合作社101家,与信用社建立联建关系。在第二阶段,重点打造20家联建示范点,逐渐形成点网交汇、全面覆盖的格局。通过平台优化,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扶持对象,信用社贷款对象转移到“六大”优势产业上来,进一步明确对合作社的投资方向。

4.先订立“制度”,后兑现“奖惩”。“社社联建”工作实施以来,合作社与信用社之间通过订立合约,建立了契约规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榕江县先后制定《“社社联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指导性意见、“社社联建”考核办法等,并启动脱贫攻坚战时问责机制,督促各部门履职尽责,保障“社社联建”工作顺利实施。在第二阶段工作中,推动合作社、信用社、各乡镇等签订多方协议,将各方权责契约化、法治化,为“社社联建”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5.先畅通融资“通道”,后“破解”信贷难题。在破解融资难上,信用社在与合作社沟通信息、建立账目、签订合同的前提下,进一步畅通贷款绿色通道。通过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厚植群众基础,加大对合作社的金融支持,特别是对经营“果、蔬、药、菌、猪、鸡”六大产业的合作社开设绿色通道,推出“金穗贷、深扶贷、复工贷”等金融贷款,依规降息让利,简化贷款程序,提高放贷速度。截至2020年10月中旬,累计发放产业贷款4824.31万元,同比增长44.64%。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纳入融资对象,在开立账户、工资代发、转账汇款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需求。信用社更是通过融入合作社发展过程,减少了不良贷款,促进了合作社的资金回存。

二、主要成效

榕江县“社社联建”的主要成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找到了支撑、农村信用合作社找到了平台的“两找一激双赢”。

(一)打通壁垒,合作社找到了“金融支撑”。“社社联建”建立了合作社与信社的稳定合作关系,畅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渠道,降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门槛,提高了放款效率,节约了融资成本,改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米下锅”“架锅无豆”的窘境,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支撑,实现了之前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濒临破产到起死回生的蝶变。

(二)拓宽视野,信用社找到了“投资平台”。“社社联建”实施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不仅把眼光放在“碗里”,更把视线移向“锅外”,投向广阔的农村大市场。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提高形象,把客户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建立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智力支持,使其获得了产业发展和运营管理的专业指导,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制度更加完善、议事决策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财务资金监管更加有力、产业选择更加科学,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景气到辉煌的凤凰涅槃。在第一阶段试点中,有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到农村信用合作社开设账户,搭乘“社社联建”东风,获取金融支持并存入收益资金,促使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找到了投资平台。在第二阶段,全县278家合作社与农信社形成紧密共建关系,农信社新增合作社对公账户35家。

(三)政策优惠,激活了合作社的“内在动力”。“社社联建”政策优惠、利息低、可行性项目能够及时贷到款,这激发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了合作社、信用社相互间的信任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榕江县的产业发展,特别是车江大坝的农业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整合与升级,万亩坝区幼苗破绿、瓜藤初展,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民日报曾专题报道《车江大坝回来了!》。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全县278家合作社实现产值6112.30万元,销售额达1053.8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7.34%和52.63%,带动贫困户14927户61836人发展增收。达到了“产业能发展,农民能致富”的可喜目标。

(四)互利互惠,实现合作社和信用社的“双赢”。通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姻”,搭建了双方沟通合作的渠道与平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一个找得到、可纾困、可实现的稳定资金来源,同时也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了一批稳得住、可信赖、可投入的信贷融资对象。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凝聚金融扶贫担当的同时,也获得了一批稳定、优质的客户,完成了融资和盈利的双重任务。截至2020年10月中旬,信用社获得合作社存款3224.04万元,同比增长81.09%。实现了“社社联建”合作共赢的目标。

三、对策建议

要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进一步加强“社社联建”的运用推广,使其在更大的空间更广泛的平台上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主要在“四围绕四增强”上下功夫。

(一)围绕实现路径,增强“社社联建”的工作方法建设。一要抓好政策设计。要结合地情和未来发展形势,对下步工作作出预期研判,超前安排,做好“社社联建”顶层设计,提出可操作性工作措施。二要抓好工作部署。及时对“社社联建”的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周密部署,统一思想、明确思路,采取点面结合,渐进式推进“社社联建”全覆盖,在各乡镇打造联建示范点为支撑,形成样板,组织观摩评比,示范带动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三要抓好干部培训。利用新时代大讲堂等载体,加强“社社联建”业务培训,让干部企业明白干什么、怎样干?加大“社社联建”宣传,引导农户入社,激发其内生动力,夯实基础,营造氛围。四要抓好工作调度。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各联席单位职责,各乡镇比照建立统筹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实行工作日报送、周调度、月汇总,定期通报进展,强化落实。

(二)围绕优势产业,增强“社社联建”的特色产品建设。一要培育优势产业。把榕江“果、蔬、药、菌、猪、鸡”六大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促进其不断提质升位,使之成为优势产业。二要打造知名品牌。要把榕江优势特色产业中优势产品打造成品牌,开展商品品牌营销活动,着力提高特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三要实现大规模经营。要将特色产品做成规模产品,形成优势,占领市场,组织要把分散的土地流转到“社社联建”平台上来,通过大流转形式。三要聚资金强支撑。全力推动金融资金向特色产业聚集。“社社联建”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融资主渠道,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要大力向特色产业聚集,将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优货对象,优先支持和提供金融服务。

(三)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增强“社社联建”的产业要素建设。一要着力产业选择。要把效益高、风险小、前景好的优势产业培育成产业大厦的主要支柱。二要着力培训社员。加强产业指导和财务指导人员的重点培训,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合作社整体业务水平,为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三要着力技术服务。增强抓技术服务就是抓生产的意识,把技术服务放在事前、事中、事后的突出位置,成为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生产单元。四要着力资金筹措。“社社联建”培育和挖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渠道的源头,还要有筹措大资金办大事的大手笔,发掘其他金融机构和社会融资渠道,以适应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的需要。五要着力组织方式。“社社联建”既是一种创新形式,又是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要把这种适宜新形势下“三农问题”变革的活力进一步释放,培育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巨大动力。六要着力产销对接。要把生产的产销出入口当作“社社联建”的生死通道,帮助合作社做好生产订单、打通产品销售市场,整合农投公司等市场资源,采取校农结合、农超结合等方式,促进合作社生产与销售的统一。七要着力利益链接。要引导金融资金向扶贫产业聚集,强化贫困户利益联结,坚持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联建的重要目标,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红利,促进其深度参与合作社生产,实现“扶持到户”到“效益到户”。八要着力基层党建。指导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建示范点,发挥党支部在“社社联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围绕征信要求,增强“社社联建”的诚信建设。一要有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征信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确保“社社联建”诚信第一、信誉至尚。二要建立征信系统。从制度上约束企业和个人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将征信建设作为“社社联建”的配套环节予以重视与加强。三要打造“诚信榕江”。要以“诚信榕江”为目标,探索建立诚信积分模型,实行诚信积分累计,作为贷款征信的重要依据。要宣传表彰一批诚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树立积极的讲诚信导向,并使其在讲诚信中受益,在“社社联建”中优先受贷。四要为“社社联建”保驾护航。要加强监督指导和后续保障,加大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社联建”金融秩序;加强合作社贷款资金的跟踪监督,确保资金用到项目和产业发展上。

“社社联建”是金融支农模式的一个创新举措。下一步,要不断完善与改进,认真总结推广,在做实“社社联建”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动“社社联建+”的联建模式升级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示范引领,为乡村振兴,为“三农”工作的大力推进发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重要作用。

(作者:廖朝圣,黔东南州委党校原副校长、副教授;彭德乔,黔东南州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 2021-02-03 —— 榕江县“社社联建”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探索实践 1 1 黔东南日报 c152291.html 1 激活生产要素 壮大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