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能秋
当前,全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众多劳务输出人员响应号召不返乡过节,农村留守儿童不可避免存在“生活无人照顾、学习无人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身心成长受损”等监管不到位造成的问题。为切实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监管,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一是高度重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是做好高风险地区劳务人员的思想工作,采取政策性扶持、保障薪酬奖金等多种形式,引导劳务人员不要返乡过年,避免疫情扩散。二是摸清底数,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诸多领域各负其责,建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开展分类施策,落实家庭责任。将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孤儿作为关爱保护的重点,因人施策、精准保护。明确委托监护人或“代理家长”,签订监管责任书,落实具体的监护责任主体,督促委托监护人、“代理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学校要与学生家长联系,对农村留守儿童落实监护人和“代理家长”,并对监护人和“代理家长”进行培训,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机制,压实监管责任。要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和“代理家长”的联系,互通信息,及时沟通,掌握留守儿童动态监管。
三、强化家校互动,开展心理疏导。学校老师要与监护人、“代理家长”保持常态化联系,建立“代理家长(监护人)+教师+留守儿童”精准对接模式,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特别是春节期间,乡镇(街道)、社区要开展对留守儿童走访慰问,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耐心讲解相关防护政策措施,提供心理疏导,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免费提供疫情消毒包,要求留守儿童不赶集、不走亲访友、不参与聚会和聚餐,严防新冠病毒感染。农村学校要配备专业的校医、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免费为留守儿童开展核酸检查,保证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四、完善基础建设,促进学有所教。要加大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城乡学校规划布局,全面落实农民工子女就地就近入学政策,最大限度降低留守儿童的比例。要加强边远山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师资力量,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在学校设置亲情聊天室,要引导留守儿童利用电脑视频、手机视频与家长沟通,联络感情。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培育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和志愿者服务组织,深入社区、学校和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监护指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
五、筹措专项资金,提高社会保障。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援助为辅、吸纳民间资金”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范畴。认真实施留守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民政、残联等部门要为孤儿、残疾儿童、贫困留守儿童家庭提供救济,让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有保障。
(作者单位:岑巩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