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曾昭松 李文武) 近年来,黄平县野洞河镇万丰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民生工程以及各项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户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群众信任我,推选我为村支书,我就有责任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万丰村党总支书记袁金华说,我创办的金华科技种养殖园,年收益近430万元,带动112户贫困户增收受益,年解决贫困户就业3500人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2016年村党总支部换届选举中,文化水平高、实干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又是致富能人的袁金华被推选为该村的党总支书记。随后,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完成了村委会换届,充实了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使村干队伍得到年轻化和知识化,形成了一个团结的班子,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班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
“过去各小组之间没有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群众出行特别不方便。”提起万丰村贫困落后的原因,老支书袁开林深有感触。
为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突出短板,村“两委”积极与组织、民政、水利、农业、文广、妇联、残联、工商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结对认亲”,通过“1+1+N”帮扶模式,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深入推进19个村民小组“组组通”及入户路硬化40公里,645户实现了连户路全覆盖,让群众走出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困境。
为加快脱贫步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万丰村支两委探索建立了“支部+乡贤+贫困户”工作机制,为外出群众回乡创业牵线搭桥,通过流转土地,建立经营主体,全村237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户均增收3000余元。
通过近几年发展,万丰村蔬菜种植400余亩,家畜饲养量1000余头,家禽饲养量15000余羽,建立蝗虫养殖大棚80个,蜜蜂养殖240余箱,形成了“一种两养”、蜜蜂、蝗虫等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了“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