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渡马镇湾场村村民 周彰烈
我叫周彰烈,是天柱县渡马镇湾场村村民。多年前,我的双腿失去行走能力,常年只能依靠轮椅生活,因此我被贫评为一级肢体残疾。2014年,我因残进入贫困户行列。记得当时,一本肢体一级残证书就是我为数不多的“资产”之一。
2019年,扶贫驻村干部根据我的特点,邀请养殖技术员来专门为我培训养鸡技术,并扶持我发展养鸡产业。“一只鸡80元,100只鸡收入就是8000元。”其实在我的增收账本里,一直默默地记录着钱袋子的变化,我发现,干部们为我制定的靠养殖土鸡产业增收脱贫的发展计划的确非常漂亮,2020年我主动脱离了农村兜底保障行列和贫困户行列。现在我的生活可说是和2014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两个门面的小洋房、一辆残疾人代步车和一个微型养鸡场。
在我们村里,有87户贫困户,有因缺技术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情况,扶贫驻村干部根据大家的致贫原因,为我们因户施策,制定一户一策帮助我们增收脱贫,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为我们量身定制脱贫路径和方法。
和我一样,我们村的所有贫困户都有一份专属的脱贫发展方案,大家按照帮扶干部给自己量身定制的方案陆陆续续地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例如,五组的陈光环,家中劳动力两个,他本人肯干肯闯就是缺技术,干部们就安排他参加葡萄种植技术培训,2020年,光环老弟已经成功拥有一个占地十亩的微型葡萄园,并且秋天也迎来了第一批采摘游客。还有六组自坚,因缺技术致贫,干部们就给他安排手工技能培训,现在,自坚已经很轻松地找到了一份像样的工作。
2019年,村里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直补、务工就业等多元化创收模式为增收引擎,打开全村发展门路,我们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湾场蔬菜产业示范园占地1000余亩,不仅每年除了为我们村100多号人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还流转了大家的土地,彻底让从前的荒土摇身变成了资产,乡亲们每年有了稳定的分红收入。听说示范园还带动了大家主动发展种植产业,又为大家提供从种到销的一条龙服务,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当前,我们村正在实施高效农田产业项目,这个项目是把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化新型农业转变,这个项目完成后,又能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收入了。
(通讯员 吴美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