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潘胜天 杨忠) 临近春节,走进黄平县一碗水乡万亩高标准中药材产业园,一道道垄沟整齐,规模耀眼,孕育着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
眼下正值太子参冬季管理时节,一碗水乡长龙湾村民四五十人在产业园忙碌着进行培土防冻或喷洒农药防草。“今年种植16亩太子参,虽然快要过年了,但趁着天气放晴,请人打药防草,力争来年每亩收400—450公斤药材,打个翻身仗!”村民宋开祥信心满满地说。
长龙湾村土多田少、土质疏松,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种植中药材的基础,许多村民瞄准这一优势,发展起太子参种植,培育成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正在为太子参培土防冻的村民杨光碧介绍:“去年种药收入还可以,今年又种了20多亩,请人培土已经开始两天咯,太子参是个细活路,不认真管理不行啊”。
长龙湾村太子参种植仅仅是一碗水乡中药材产业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示范,实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植,在长龙湾、朗浒等村连片建成万亩高标准中药材产业园。2020年,全乡太子参种植面积乡内的有3.38万余亩,乡外的近4万亩,平均亩产值1.1万元以上,药农收入超过7亿元。
该乡在夯实中药材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9年,通过引进黄平县黔穗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石坡村,规划以太阳山为中心建设220万羽林下原产土鸡养殖示范基地。石坡村村民吴光亮知足地说:“我在这里负责给鸡喂食等日常的管理,一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就近务工有一份稳定收入又能照顾家,自己也满足了。”
据悉,该乡通过“党建+”培育主导产业,构建“支部+企业 +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乡发展太子参7万余亩、白及1200余亩、林下养鸡120多万羽、蓝莓1100余亩、蜂糖李1200余亩、金秋梨1100余亩、花椒600多亩,项目覆盖全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2021年的规划中,该乡在巩固药材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林下经济协同发展,把群众意愿和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始终‘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创新‘党建+’模式,以打造‘中药材之乡’为主攻方向,以万亩药材示范产业园和万亩林下养鸡示范基地为带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奋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一碗水乡党委书记向新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