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余贵重 谢官梅
走进丹寨县红星村的林下经济基地,深冬的阳光透过丛林映射山间,放眼望去一簇簇绿油油的天冬正在茁壮生长,一钵钵蓝莓果树正在暖阳的沐浴下孕育着花苞……
“我们流转土地到县扶贫开发公司发展蓝莓,再从公司那里承揽管护权,组织群众到基地种植、除草、施肥……”红星村党员致富带头能人王锦先对蓝莓基地的管理徐徐道来。
红星村地形平缓,交通便利,林地面积达13500亩,森林资源丰富,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红星村党支部一直探索、一直在行动——通过发动农户把林地流转给公司和合作社,再由村支部和党员致富带头能人承揽基地的日常管理管护作业,再带动群众到基地务工,实现了流转林地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入股分红有股金,切实走上一条靠山吃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我和妻子文化低、没有技术,以前全家仅靠几亩地勉强维持生计。”红星村建档立卡户王进安说,由于没有技术,全靠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业自给自足。“产量不高,种好了,还要担心卖不出去,一年到头,手里也没几个闲钱。”
如今,王进安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他把自家的3亩土地流转给村里合作社和扶贫开发公司种植蓝莓,由村党支部和党员致富带头能人通过承揽管理管护,带动他就近务工就业。“流转土地得租金,到基地干活又得工资,年底合作社还有分红。”王进安对比以前自给自足耕作,乐呵呵地笑起来。
基地建设,规划先行。在推动基地建设中,红星村立足打造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依托茅台生态农业、昌昊(贵州)金煌及丹寨县扶贫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公司负责基地规划、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保底收购,合作社负责宣传发动、流转土地及管理管护,农户具体参与建设和发展。
“基地常年能够吸纳70余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每天工资80元,人不闲了,地也不荒了,村民发展致富更有奔头。”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张有英笑着说,大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年底分红实现“三管齐下”增收。
“在建基地发展壮大产业中,我们聚焦基地规模增大、集体经济增长、农户收入增收和村干报酬增加‘四增’目标,有效推动产业兴、民众富、集体强。”红星村第一书记周志德说。通过依托龙头带动,盘活土地、资金和乡土人才等资源,产业基地得到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基地带动发展林药林蜂及蓝莓等特色主导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预计2022年集体经济积累突破100万元;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入股分红,每年户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通过实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奖励分配办法,有效激发村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
点绿成金,焕山为银。通过以生态文明发展思想为指导,强化支部引领,突出企业带动,发挥党员先锋,截至目前建成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3200亩,建成高标准有机蓝莓示范基地3000亩,带动发展林下蜂蜜600箱,利益联结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9户803人。
“这个博落回全身都是宝呢,茎叶、种子都可以入药,种一年收三年,还和公司签了保底价3元收购干叶和5.5元收购种子的协议,我们只管放心种植。”红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平凡边收地里的博落回药材边说。村党支部组织党员致富带头能人和贫困群众代表“走出去”考察取经,成功引进博落回中药材种植,带动30户贫困户发展博落回产业100余亩。
在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带动,红星村林下中药材为“一村一品”,并辐射带动博落回、黑冬瓜等种植产业,实现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带动群众增收多元化。
“2020年,我家卖了10多吨黑冬瓜,得了两万多元,今年准备扩大种植面积。”红星村大朗自然寨贫困户吴育付笑得合不拢嘴,“要是早几年跟着支书他们种黑冬瓜,肯定早富了。”
党员带好头,群众有奔头。红星村通过村级产业扶贫合作社引领,带动群众发展订单蔬菜产业。目前,黑冬瓜种植超过200亩,每亩可产6吨,每斤保底收购为0.5元。“我们计划今年把黑冬瓜规模扩大到250亩。”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张有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