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2月04日

岑巩县水尾镇:

建好“菜园子” 鼓起“钱袋子”

本报讯 (通讯员 陈敏 陈昆) 乡村振兴,农民富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岑巩县水尾镇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搭建千亩菜园子,鼓足农民钱袋子”的发展之路,掀起蔬菜产业发展新高潮,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冬闲人不闲,农民忙挣钱。在水尾镇大树林村蔬菜示范基地里,四五十个村民正忙着移栽有机花菜。起垄、施底肥、栽苗、浇水,大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在田间的“流水线”上,忙碌穿梭又井然有序,组成了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挖坑主要注意深度,现在正是旱季的时候,栽深一点保水分,宽度间隔45公分左右就够了。”水尾镇千亩蔬菜基地示范园技术员郑燕华说,现在苗正值栽植期,要怎样栽、旱季挖坑挖多深、宽度间隔多宽,以及打农药、施肥等工作都要做好,栽下去就要保证丰收。

“菜园子”青,“钱袋子”鼓。水尾镇蔬菜基地按照“订单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引进和培育20余家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带动力强的经营主体,全力建好富民“菜园子”,让蔬菜产业逐步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为乡村振兴提高“加速度”。

“水尾镇以‘政府+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周年轮作商品蔬菜3500余亩。”水尾镇人大主席陈兴介绍说,目前,已种植西蓝花、有机花菜、香葱等1700余亩,预计今年4月底前,种植1000亩的青椒、1000亩的豇豆。完成3500余亩的种植面积,能够带动附近村民在基地务工3000余人,人年均可增加收入15000元以上。

产业转型发展,盘活农村资源。蔬菜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切实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规模化发展蔬菜种植,不仅让农村闲置土地“活”起来,还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动”起来。

“现在政策好,我们村引来这些老板发展产业,我们就一直在基地里干活,一个月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水尾镇大树林村村民罗碧珍说道。

做强蔬菜产业,走稳增收之路。水尾镇依托蔬菜产业让农民“华丽转身”成了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就能“打卡”上下班,逐步实现就业稳收入丰,脱贫成果不断得到巩固,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 2021-02-04 岑巩县水尾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52429.html 1 建好“菜园子” 鼓起“钱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