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雪村 通讯员 杨元彬 吴锐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岑巩县天星乡毛坪村,感受脱贫摘帽后的毛坪村抢抓机遇谋发展的可喜变化。
乡村路上轿车来往如梭,各家各户年货满满,回乡人也正在家中忙碌着,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
毛坪村是岑巩县海拔最高村寨之一,这里土地肥沃,良田千亩,有十个自然寨二百五十来户人家。
走进毛坪村谢家组谢永相家,一栋两层的新房子映入眼帘。过去在串户水泥路没有修通之前,谢家一家人挤在低矮的老木屋里过着窘迫的生活。谢永相在人们心里,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脱贫攻坚前夕,方圆百里的人们都说:“他家穷,他家确实困难……”
2018年,谢永相不幸离世,失去顶梁柱的谢家日子更是举步维艰。
“2018年秋天,爸爸去世了,没有享一点儿福。”谢永相的小儿子说,“非常感恩国家的扶贫政策,感激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是他们让我家过上了好日子。”
借助国家扶贫政策的东风,2016年,毛坪村驻村工作队筹集资金,工作队出劳动力,修建了谢永相家新房子。2018年至2019年,谢永相家两个儿子相继初中毕业,驻村干部将他们推荐到福建和浙江建德务工。两个儿子在外也积攒一些存款,用于装修新房子。
“农村路”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毛坪村通组公路的打通,也让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来到大食堂自然寨,仿佛进入了城市郊区。二三层楼高的小洋房鳞次栉比。
“大哥,今年你家瓜地有多少收入?”“不多,三十几亩地12万元的样子。我这里是田块栽种,比土块栽种要好些。”村民蒲银昌应声说道。
“我们毛坪村啊,各家各户都有占地不少的小洋楼。”毛坪村主任蒲志均非常自豪地说,“如果要说人均收入,大食堂自然寨在全村最高,最起码也有3.5万元以上。”
在毛坪村,如今吊瓜产业遍地开花,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产值达300余万元。除此之外,该村还引进公司发展肉牛养殖200多头,年产值超过300余万元。更引人注目的是,还有毛坪村的千亩油茶基地,以及林下养殖等产业。
农民富裕,产业兴旺是关键。现今,毛坪村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群众收入节节攀高,老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