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2月08日

养牛过上好日子

天柱县瓮洞镇瓮洞村村民 胡廷健

我叫胡廷健,是天柱县瓮洞镇瓮洞村村民。

由于我文化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过去,家里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产量低,市场小经济效益差,加上两个小孩正在读书,家里开支也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被村里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人穷,志不穷。为改变家里的贫困现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丢掉“贫困帽”,我相信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我们村山高林密,是生态养殖的好地方。2016年,我和我的妻子商量,买几头牛来试养。但当时手头没有资金,我便向亲朋好友借了钱,一口气买了10头黄牛来试养,开启了我的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由于我没有养殖经验,牛买回来后不久,我的牛全部感染了五号病毒,当时我很担心牛会全部死掉,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我并没有动摇。

为了给牛治病,我到处向其他养殖户求教,并购买一些药给牛进行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牛的病情全部好转。

为做好牛的病疫防控,我积极报名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并到湖南芷江县学习养牛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我也掌握了一套自己的养牛技术和管理方法。

2017年,依托国家扶贫政策支撑,我申请获得财政扶贫资金10万余元,用于场地建设和扩大养殖规模,并注册成立了天柱县瓮洞村瓦上养牛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利益联结贫困户10户。

牛场地建设初期,为节省开支,我和我妻子自己动手,用锄头挖、用肩挑、用背扛,自己搭建牛舍,经过努力,一个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养牛基地建设好了。

为饲养好自己的牛,每天一大早,我就到了养殖场,扫牛舍、割青草、喂草料等,早出晚归,即便一身“牛气冲天”的臭味,我也不在乎,一心只想把自己的牛养好。

由于我养牛的品质好,牛长膘快,2017年第一批黄牛出栏10头,获利5万多元,当年我家也顺利脱了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2018至2019年区间,平均每年出栏小黄牛15头,收入15万多元。

养牛几年来,我不仅还清了借款,手头开始变得宽松起来,家里也买了电视机、冰箱,也用上液化气,我和我的妻子也换上了智能手机,生活比以前过得滋润多了。

我养牛成功后,有很多村民上门向我学习养牛技术,我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养牛经验分享给前来学习的村民,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在我的带动下,瓮洞村有2户村民也养起了小黄牛。

(通讯员 王岩弟 整理)

--> 2021-02-08 1 1 黔东南日报 c152584.html 1 养牛过上好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