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雪村 通讯员 潘胜天
“在这里上班,比家里做农活好得多了,不用操什么心,一年下来咋个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春节前夕,在黄平县谷陇镇易地扶贫就业车间忠源圣服装厂做缝纫车工的潘燕道出了心里话。
潘燕现在是谷陇镇苗岭社区的新市民,每天骑电瓶车七八分钟到忠源圣服装厂上班,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城镇生活。“小孩都上学去了,老公在外地务工,我嘛一个家庭妇女就到这里来上班,厂里免费供应午餐,家里中午都不用做饭。”停下机器,潘燕聊起了新生活的惬意。
过去,家住谷陇镇长冲村的潘燕,与兄弟分家得半间木房子,全家6口人拥挤不堪,4个小孩都读书,生活拮据,2014年因学致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潘燕一家搬进了谷陇镇集中安置点苗岭社区,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小区房子。在社区党支部的帮助下,潘燕通过技能培训后成了一名缝纫车工,有了稳定的收入,过上了新生活。
“人挪活,树挪死”。潘燕家原来的长冲村,土地贫瘠,水源短缺,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在搬进城镇后,潘燕家两个小孩顺利考上了大学,两个步入了高中。潘燕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我家还在山区里待着,不说小孩上大学上高中,连基本生活都不晓得怎么过得下去。”易地扶贫搬迁让潘燕家过上了城镇新市民的日子,改变了生活方式。
据悉,在黄平县像潘燕家这样易地扶贫搬迁共有5184户22993人,分别居住5个城镇的集中安置小区。各个安置小区附近都建起了服装厂、电子厂、手工艺厂等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采用“支部+企业+基地”发展扶贫产业,结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搬迁群众就业11323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目标。
在攀谈中,潘燕自豪地说:“社区成立了党支部,搭建了联系群众的桥梁,设立了便民窗口、就业中心、卫生室、警务室等,还建设了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也迁移到社区来了,生活便利又安全,比起老家那是天壤之别。”
新年到来之际,对于牛年的“梦”,潘燕畅想着来年的幸福生活:“厂里刚接了加工300万套衣服的外贸订单,随着自己技术的娴熟,月工资应该增加到3000元以上,加上老公的收入,一年两口子收入不会少于6万元;小孩读书有了国家资助,现在全家住进了小区房,挣钱只顾日常开销,生活滋润着;今年大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这样家里的负担会减轻很多,相信牛年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