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邰姝涵 龙小芳
2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剑河县革东镇五岔村,看见一座大桥横跨在清水江上,桥的另一边就是村里的食用菌基地。走进菌棚,便看见工人们有说有笑地在菌架前忙碌着,平菇在菌筐里排列得整整齐齐,菌架上的食用菌长势喜人。
“潘姐,你们辛苦点,忙完今天,明天你们安心准备过年,客户们都想要新鲜的菌菇过年。”
基地工人潘维六曾经是五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听说村里有示范基地在招工,潘维六马上报名参加,并顺利当上了基地里的工人,她家也因此顺利实现脱贫。
“我从基地开始建设就来这里做活路了,一个月3000元钱,这几天加班还有加班费拿,家里的闲置土地也租给基地,现在比我们去外头打工强多了,而且每天还可以照顾家。”潘维六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剑河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在全县13个乡镇31个基地推广种植,产品远销国内市场。食用菌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为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在剑河,除了五岔村的食用菌基地,还有岑松镇巫亮村林下仿野生食用菌基地、柳川镇关口村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等。当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柳川镇关口村,在树荫下排满了密密麻麻的黑木耳菌棒,场面十分壮观。
在这个林下食用菌基地里,也建有平菇大棚,工人们在忙着采摘鲜菇。“这几天工作量不大,最忙的时候五十多个人同时采摘都还得加班呢,一天采摘5000余公斤食用菌,工人都是附近村寨的村民,离家近也方便照顾家庭。”基地管理人员吴霞介绍说。
为激活村里妇女和老人闲置劳动力和山地资源,产业基地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等方式,通过院坝会等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并就近就业,实现山林田土流转有租金、村民就近务工有收入的双赢局面。
采访即将结束,当记者和工人聊到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和想法的时候,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美好愿望。
“我希望基地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关口村三组村民张学兰乐呵呵地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在家门口有活干,哪个还想大老远跑去外省打工……”张学兰说,她从基地开始建设就到这里就业,基地的种植、采摘、管护等工作,让她和村民一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有相对稳定的收入。
冬日里,剑河县闲田、高坡上,食用菌孕育着丰收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