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2月18日

天柱县远口镇:

小兔子“蹦”出大“钱”途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雪村 通讯员 王岩弟 杨俊

“现在兔子存栏只有1000多只了。”近日,在天柱县远口镇客乡村兔子养殖场,吴四海一边给兔子喂食,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养殖兔子的销售情况。

在养殖场内,有通风换气、水帘降温等标准化设施。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兔舍,被隔成数个小“房间”,部分小“房间”内有毛茸茸、胖乎乎的小兔子,有的在酣睡,有的在津津有味吃东西,憨态可掬。

吴四海是客乡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前,他曾到广东、新疆等地打工,任村支部书记后,他觉得村里没有什么支撑产业,想到自己曾在打工时接触过兔子养殖,且市场行情好、收益快,便萌生了养兔子的念头。

吴四海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村的村民姚淋,两人一拍即合。两人商议,由姚淋去贵阳学习兔子养殖技术。

说干就干。经过精心选址规划,2019年2月养殖场开始动工建设,成立了天柱县远发养殖有限公司。同年9月,公司从重庆引进了600只比利时种兔进行试养。

“一只兔子一年可产8窝幼崽,养90天左右就可出栏。”吴四海乐滋滋地向记者介绍,“2020年,我们公司已经卖出了1万多只兔子,纯收入6万多元。”

据了解,该公司按照“党建+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带动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只兔子有2-5公斤,每公斤卖24元。”吴四海跟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说,每只兔子平均最低可卖出50多元。

对于销售渠道,吴四海告诉记者,主要通过“订单式”销售,大部分的兔子远销重庆、广西等地。

有了销售渠道和养殖技术,吴四海更加坚定养殖信心。他说,公司准备扩大养殖规模,目前二期兔棚正在建设中,二期建成后,兔子养殖数量将达到6万只。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谈起下一步的打算,吴四海信心满满地表示,待规模扩大后,继续按照公司的发展模式,发动更多的村民养兔,由公司提供种兔和技术指导,与农户订单养殖,再由公司回收兔子,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实现引种、收购、销售和服务的一条龙经营,带动更多村民依靠养兔实现增收致富。

--> 2021-02-18 天柱县远口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52983.html 1 小兔子“蹦”出大“钱”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