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2月19日

同心协力决战脱贫攻坚 携手奋进共筑小康大道

——镇远县全力决战脱贫攻坚纪实

○ 朱柏仁

首抓战略谋划——总揽全局作好顶层设计,全面动员明确责任目标

这是一支27万干群战天斗地的战歌,这是一部27万人民决战贫困的史诗,这是一场人类与贫困决斗充满着血与泪汗与火的战役。自中央脱贫攻坚的号角一经吹响,镇远县委县政府就成立了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指挥长,以乡镇为单元划分12个战区,明确1名县委常委或主要领导任指挥长,2名以上副县级领导和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副指挥长,各战区挂帮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确保政令畅通。共组建57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和选派57名第一书记对57个村进行重点帮扶,选派285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与村民决战脱贫攻坚。

为强化全县干部职工脱贫攻坚的思想意识,县委书记刘建新在全县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说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我们全县共产党员,就必须牢记宗旨,不忘初心,要始终冲在脱贫攻坚战场的最前面,带领全县人民以最硬的作风、最强的力量、最实的举措,奋发拼搏,真正拿出不惜脱一层皮、掉一身肉的狠心和干劲,真抓实干,才能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一场战役的胜负决定于指挥。为了尽快夺取战役的胜利,县委县政府加班加点谋划决策部署,制定目标任务,统筹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全县四大班子领导肩扛责任,勇挑重担,分工协作,以上率下,亲临现场指挥脱贫攻坚。县扶贫局细致调研,精准定贫建卡,实行网格化管理,精准施策帮扶。县乡村三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下一盘棋,全力攻打脱贫攻坚世纪战役。全县120个单位部门3371名干部职工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了肩上,结对帮扶了贫困户13705户,实现了干部帮扶全覆盖。攻坚战打响后,一个个单位组队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搞调研定方案,一批批扶贫驻村干部离别了年迈的父母和妻儿,离开了温馨的家,进村入户驻村蹲点,一项项精准有效的举措落实落地。

主抓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创增收产业,立足长效打致富基础

产业扶贫才是扶贫的根本之策,才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镇远县狠抓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产业基地。县里成立了产业扶贫班组,县长包片,以坝区为主阵地,一个团队,一个方案,培训贫困户达3000多人。其中烤烟和蔬菜轮作产业发展得到了州里的充分肯定。

组织贫困户参与发展烤烟。实施完成贫困户种烟补贴项目,共补贴贫困户240户1099人,补贴资金98.8万元,每个贫困户补助4200元,一共种植5500亩,每个贫困户年均增收6万元。

组织贫困户1056户3416人参与发展花卉生产,建成花卉种植扶贫示范点3个。每个贫困户补助2万元,共种植7500亩,每个贫困户户均年均增收1500元。

组织贫困户350户1349人参与发展精品水果。建成千亩精品水果示范基地2个,每个贫困户补助2万元。贫困户共种植51700亩。每个贫困户增收1500元。

组织贫困户1756户8081人参与发展蔬菜产业。培育蔬菜经营主体 23 家,建成羊坪镇龙塘坝、都坪镇对河坝、江古镇寿斗坝等千亩示范基地15个。每个贫困户补助2万元。共种植163600亩。每个贫困户增收1800元。

组织贫困户1609户5632人参与生态禽产业发展。建成林下养鸡示范基地9个,实现产值 3000万元,每个贫困户补助2万元。每个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

组织贫困户1418户4966人参与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建成金堡镇高坡哨、氵舞 阳镇魏家屯中药材扶贫示范基地2个,每个贫困户补助2万元,共种植4.43万亩,每个贫困户年均增收1800元。

组织贫困户126户480人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培育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共13家,建成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4个。每个贫困户补助2万元,共种植820亩,每个贫困户年增收1800元。

组织贫困户334户1203人参与茶叶产业发展。培育生产经营主体13家、加工厂11家,每个贫困户补助2万元,共种植2.454 万亩,每个贫困户年均增收1700元。

组织贫困户1560户6300人参与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建成千亩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5 个。发展生态渔业面积(含稻渔综合种养5.08万亩)5.89 万亩。每个贫困户补助2万元,每个贫困户户均增收1700元。

组织贫困户4061户16160人参与生态畜牧业发展。培育生猪产业经营主体34 家,培育肉牛产业经营主体49家,培育肉羊产业经营主体66家。每个贫困户补助2万元。发展生猪养殖8.2万头,肉牛养殖3.1万头,羊养殖3.8万只。每个贫困户年均增收1900元。

狠抓交通扶贫——下决心同拼搏打通致贫山,发狠心展全力铺设致富路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便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镇远县狠抓了“组组通”公路建设,着力打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为确保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工作序时推进取得实效,该县交通建设者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基数大、情况复杂等诸多困难,严格工程招投标管理,严格施工监督管理,确保按时按质按量提前完成任务。

交通勘察是最为艰苦辛苦的一项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组组通”专班成员白天要勘测采集通组公路相关路线信息,晚上还要继续加班整理内业资料,连同周末节假日都放弃休息时间奋斗在各村各组勘察第一线。有部分村民组因未通公路,需要在大山荆棘丛林中进行现场踏勘工作。

为了让“组组通”公路早日建成,该县“组组通”专班的建设者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搞测量,跨溪越涧披荆斩棘开便道,经常在寒风中吃冷饭,在酷暑中加班作业。为赶时间,有时深更半夜还行走在山路上,节假日也还在一线加班加点。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住处还要搞数据分析和统计汇报。

为了将“组组通”项目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该县重点发动了沿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公路建设,对贫困户先进行培训,后才参与项目建设,班组按照当地劳动报酬给予相应工资,建设过程中专门吸纳了1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与务工,增加了贫困户的就业收入。

为了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项目建成验收后,该县又吸纳了57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落实养护人员576人,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年均收入,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该县圆满完成了通组公路硬化554条1221公里,提前一年完成了“组组通”项目建设计划,补齐了该县通组公路“短板”,实现了该县30户以上(含30户)村民组通畅率100%,为农村群众打通了出行“最后一公里”,助力了脱贫攻坚。并荣获省交通运输厅、省人社厅联合颁发的贵州省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先进集体荣誉。

该县“组组通”公路的建成,大大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前,我去买肥料和卖烤烟,要走一天,而现在公路修好了,我家买了一台农用车,开车只要25分钟就可以到达涌溪街上,真是太方便了,让我2018年放开手脚种烤烟,一年就收了12万元。这真要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把公路修到了大门边。”涌溪乡涌溪村花滩组村民李耀贵兴奋地对笔者说。

由于通组公路建成交通得到了极大方便,洞头村便开始大力发展烤烟生产,烤烟生产从2016年的50万斤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万斤,产值从500万元提升到了现在的1300多万元。

镇远县农村“组组通”公路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了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为贫困户增收创收,助力了脱贫攻坚,使“组组通”公路建设在基层一线凝聚了党心民心。

重抓移民扶贫——让上万贫困户告别就学就医购物出行的困境,进入样样方便舒适宽敞的洋房

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是该县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全力攻克脱贫攻坚,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故土难离,移民搬迁最难的是做移民的思想工作。一是担心田土无人种。二是担心搬出去住得不好。三是舍不得离开自己多年生活的地方。为了让广大移民搬迁户顺利实施整体搬迁,该县成立了移民搬迁指挥部,组建了移民搬迁工作专班,专班吃住都在村组工地上,实行三班倒。县里对移民搬迁任务实行干部包户,责任到人。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带头包保移民搬迁户的动员工作,由此带动了全县干部职工移民工作的积极性。连续几个月的艰苦努力,该县最后以高效快速的工作业绩创造了黔东南州移民搬迁工作的奇迹。安置保障房工程建设提前一年完成任务,让该县移民搬迁户在就医就学购物出行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方便。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该县投入移民搬迁匹配资金3.745亿元,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黔东经济开发区慢坡、涌溪芽溪新城、氵舞 阳镇两路口3个安置点,共建安置房52栋2830套,全部采取集中安置方式,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县共完成搬迁2144户9124人,其中县内搬迁1853户7925人,跨区域搬迁291户1199人。

为了让广大移民搬迁户住得安心留得住人,工作生活各方面都有保障,该县在移民新区还建立健全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阵地及组织建设全面完成。3个安置点均建有单独办公用房,并落实了装修,能满足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需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群团工会组织全面建立,设立了3个安置点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产生了3个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18名,选举产生了3个社区组长(楼长)共计52名,社区经费及人员待遇全部纳入县财政补贴和属地乡镇管理。

搬迁户子女就近就学全面落实。镇远县3个安置点搬迁户子女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全部就近就学,鉴于两路口安置点搬迁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该县投资1350万元新建两路口镇远杭州西湖实验小学,目前已投入使用,共有在校学生383人。

搬迁群众医疗服务就近全覆盖。3个安置点均建有卫生室,每个卫生室配备医务人员2—3名,医疗报销与村级一致,服务到位,实现了搬迁群众医疗服务和就医报销全覆盖,同时还投入了360万元建成了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病床18张,已于2020年4月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移民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为了让广大移民搬迁户得到更好的社会服务,该县还在安置点上建设了配套设施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投入资金300万元,全面建成了3个安置点警务室、购物超市、农贸市场、就业服务中心、“四点半”学校、易地扶贫搬迁陈列馆、日照料中心、集中办事场所、追梦桥新市民之家、多功能球场等;设立了物业公司、开通了公交车站、农商行服务点等,全面满足了搬迁群众各种社会服务的需要。

为使移民拆迁户享有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县里将“三保”等相关政策对移民拆迁户衔接到位。按照搬迁群众自愿原则落实户籍转移,100%办理发放新市民证7925张,2020年应办理城乡医疗保险7636人,100%办理城乡医疗保险7536人;100%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987人,农低保转城低保307户937人。100%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9178人,救助资金1376.7万元。

笔者来到镇远县两路口移民新区一李姓住户家,看见他家比城市的工薪族住得还宽敞。他很兴奋地对记者说:“以前住尚寨律令村的山坡上,就医就学购物出行交通什么都不方便。上街买点东西,来回要跑一天,小孩老人生了病只有干着急,小孩上学要跑好几里山路。现在来到这里,住上了这么宽大的洋房,小孩上学方便,老人就医方便,上街购物方便,还解决了我们家一部分人的就业,也有了收入。还把以前七万元的欠款都还完了。没有党和政府这样的移民政策,哪会有我们山里贫困户今天的好生活。”

特抓就业扶贫——把毫无技术的数千贫民,变成了有稳定收入的工人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近年来,镇远县就业扶贫工作按照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重点,特别是“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夯实扶贫工作基础,理清工作方向,创新工作思路,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增强贫困户就业为抓手,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

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边缘户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家庭收入有了保障。截至2020年12月30日,该县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23468人,比2019年20144人增加3324人,全面完成了“一个超过、两个不少于”的目标任务;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3407人;边缘户劳动力实现就业302人。以上三类重点人群有劳动力家庭均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目标,2020年劳动力家庭户均年工资收入3.75万元,家庭收入稳中有升。

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培训全覆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技。2016年以来,该县狠抓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工作。全县投入资金1785.61万元,发放培训补贴1125.15万元,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0527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977人次,有培训意愿贫困劳动力实现培训全覆盖,就业能力明显提升。

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12月,县里共开发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4948个,安置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4948人,转移贫困劳动力县外务工15297人,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78%,“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成效显著。

两到位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服务。一是组织机构建立到位。按照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要求,该县于2018年率先在3个安置点完成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安排4名专职人员负责后续就业服务工作,同时在3个安置点公开招聘劳动保障协理员25名移民贫困户负责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调查和岗位推荐工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培训和就业服务有保障。二是政策宣传及岗位推送到位。充分发挥安置点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优势,每个月将就业岗位及就业创业政策通过入户走访及时发送到易地搬迁劳动力家中,并动员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搬迁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实现外出转移就业。同时,依托“镇远县人民政府网”、各村帮扶群、“镇远宣传”“镇远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及“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扶贫行动日”“东西部劳务协作”等专场招聘会及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及时发布用工、招聘信息,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8年以来,累计收集各类就业岗位21000余个,发放政策宣传资料22000余份,服务搬迁群众50000余人次。镇远县易地扶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3574人,户均就业1.7人,实现了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的精准有效。一是培训工种与农村产业发展需求有效结合。2017年以来,该县按照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业工作需要,将培训工种与县里乡村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培训班根据乡镇村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到乡到村开展培训,大大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率。如在羊场镇烤烟种植面积大,县里就组织贫困户在羊场镇开展烤烟栽培技术培训;尚寨乡发展辣椒产业突出,县里就组织贫困户在尚寨乡开展辣椒种植培训;都坪镇茶叶有特色,县里就组织贫困户在都坪镇开展茶树种植培训。2016年以来,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0527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68.7%。

鼓励和资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为有效提升贫困户就业,该县在全州率先推出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车费补贴政策。该县对于贫困户外出就业,由贫困户申请,可以根据外出就业地实际产生的车费,给予300—1200元的车费补贴,广泛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通过外出就业实现脱贫。2017年来,县里共投入资金759万元,补贴贫困户8061人外出就业,带动了5600户家庭脱贫。为了让已就业的贫困户稳岗就业有保障,县里共投入资金186万元,补贴贫困劳动力1920 人,对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达6个月的,县里给予500元补助,省外就业的给予1000元补助,特别是到杭州就业的,稳定3个月另给予500元补贴。以此稳定了贫困劳动力在外的就业增收。为了让已就业的贫困户在疫情期间得以返岗就业,该县还投入资金102万元,开通免费飞机、免费高铁、免费汽车81趟次,输送2159人到浙江、广东、福建等地返岗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501人、易地搬迁贫困户劳动力70人得到了帮扶,巩固了501户家庭的脱贫成果。

为了让外乡就业贫困户得到更好的就业稳岗服务,该县于2017年10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建立了贫困户劳务联络工作站,派驻一名工作员长期在杭开展岗位收集,务工接送,劳动维权等工作。2017年以来,共收集各类就业岗位8000余个,促进了该县劳动力到杭州就业1680余人,贫困户就业270多人。

引进企业入驻安置点解决贫困户就业。首先是在两路口安置小区引进了铭诚实业有限公司创建“扶贫车间”服装加工厂,解决了用工700人,完成岗前培训300人。引进贵州台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解决贫困户用工200人,投入资金342万元,在两路口移民新村车库里创建食用菌栽培扶贫车间,与搬迁贫困户实行利益联结,解决贫困户就业30人、临时用工100人,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其次是在慢坡安置点引进新辉电子厂,解决贫困户用工50人。三是通过引进企业,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培训和以工代训的模式劳务输出技术熟练工人,又解决了200多名贫困户的就业。

为减少因病致贫、防止因病返贫,镇远县全面落实“贫困户医疗补助”政策,贫困人口全部参与新农合,为所有贫困人口进行医疗扶持,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1%;还为全县6389户14335名贫困群众提供农村低保。

不经风霜雨雪苦——哪来绽放清香的梅花和血汗铸就的辉煌

不得一番风雪苦,哪有梅花放清香。在脱贫攻坚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中,镇远县的各级各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上百个责任单位的几千位责任人……他们常舍去与家人的团聚,常住在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哪里有困难有问题,哪里就有他们在询问和帮助解决。脱贫攻坚,已成为该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县上下齐心,都在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与贫魔进行着殊死的较量。

为了让红光村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红光村第一书记杨放三年多的时间一直战斗在扶贫一线,最后积劳成疾,当他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后,还在一线带病坚持工作了一个多月,舍不得离开他战斗的岗位,最后为脱贫攻坚事业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一想到村里一日无领导组织脱贫攻坚工作是大事,产假未满的周晓莉便带着母亲,怀抱着才5个月的婴儿来到了扶贫第一线洞脚村投入工作。

看到贫困户杨廷开的儿子没有生活费上学,从大学退学回到了家中,金庆祝便从自己的工资中毅然拿出12000元,让他读完了大学并找到了工作,才实现了脱贫。

为了让村里“组组通”扶贫道路早日建成,朗洞村支部书记尹德明,硬是无偿拿出了自己2.3亩土地与别人置换才解决了修路的土地纠纷。

子规夜半欲滴血,不信春风唤不回。经过全县广大干群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奋战。氵舞 阳河畔的贫魔终于被赶走,千万贫困户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今,全县12个乡镇110个行政村(57个贫困村),通过第三方评估,全部都已脱贫出列,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5户51382人已全部脱贫。

在如今的氵舞 阳河畔,一片片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在乡村,一个个扶贫项目在氵舞 阳河畔落地生根,一片片移民新村拔地而起,一条条油路水泥新路在乡村组上纵横交错,数万由贫转富的群众脸上写满了笑容。村容村貌及村里公用设施的改善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群众就医就学购物出行等老大难问题……如今的氵舞 阳河畔,到处都在传诵着这些用心用情用血用汗用泪书写的脱贫攻坚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诵着镇远历史文化名城脱贫攻坚的壮丽史篇!

--> 2021-02-19 ——镇远县全力决战脱贫攻坚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153105.html 1 同心协力决战脱贫攻坚 携手奋进共筑小康大道 /enpproperty-->